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跳出“有教训而不吸取”的怪圈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路南街道办事处 方文舟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黑格尔的这句名言,随着新冠病毒疫情的蔓延扩散而“走红”。初读这句话,令人震撼,感觉不可思议;细究其意,与我们常讲的“好了伤疤忘了痛”,竟然如出一辙,殊途同归。

  “教训是没有吸取教训”,这话像是“白说”,又如同一个从有到无、周而复始的怪圈;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某些人的麻木与愚蠢,也能照出一些人的智慧与才思。

  讳疾忌医始终是“教训”的本原。由此而衍生出来的“瞒”“骗”“粉饰”,似乎是顺理成章。再者,对待自己的伤疤尚且能快速地“忘痛”,更何况还是对待“别人的伤疤”——那是遥远的、与己无关的“疼痛”。在“新冠病毒”暴发、蔓延和扩散时,有人信誓言旦旦、咬牙切齿:一定要吸取教训。果真如此,何以在疫情稍有好转之后,一些人满为患的“人从众”场景屡见不鲜?聚集性感染的案例仍在上演?令人无语,令人瞠目,令人深思,但令人“想不通”的是,前车之辙,殷鉴不远,为什么“抽刀断水水更流”?当真是叫不醒装睡的人?与其说是侥幸,不如说是麻木,是冷漠,是失忆。

  照一照教训这面镜子,为什么在简单的道理面前,总是有人“重蹈覆辙”“死不悔改”?!放眼古今,并非对待“新冠病毒”这样,而是“天下物皆然”。从人类社会发展、个人命运变迁的角度看,无论朝代更替还是人生兴衰,进退存亡,得失悲欢,概莫能外。

  杜牧在对“阿房宫”兴废存毁的对比后直抒胸臆:“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是对政权更替、朝代兴亡的深刻认识。如果后代君王真能以“阿房宫”为鉴,勤政爱民,防微杜渐,就不会再有山重水复般的改朝换代,也不会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政权更迭,一朝定鼎,即可实现“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然而遗憾的是,历史仍没能跳出兴亡周期率。“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引起多少后人对前人“忘了教训”“不知教训”的感慨。

  镜鉴无言,客观地映照出历史发展的“鬼打墙”逻辑,同时也映照出个人命运的盈虚、沉浮,感慨系之,大抵类似。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对悠悠人世、忧乐不定的感叹:“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无论少年还是壮年,都会因外物的得失而生出内在的悲欢,做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跳不出“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的感慨轮回。

  人与人,人与事,人与自然,皆是辩证统一的矛盾体。要想从历史中得出教训,得出智慧,镜鉴往来,不在同一条路上摔跤跌倒,就要时刻保持清醒。而扰乱“清醒”者,往往是外在的诱惑和内在的欲望。如果不是为了“美景”“美食”,就不会造成令人生畏、人山人海般的聚集;如果不迁就于一己之私,就能在人生的进退升迁、名来利往中少些贪婪与霸蛮。如此说来,保持清醒,吸取教训,就是不被“物欲”左右,不为“得失”左右,不为“小我”左右。

  或许有人认为芸芸众生,名来利往,谁能“独善其身”?但如果你是一名党员,一名干部,就一定要跳出“有教训而不吸取”的怪圈,因为共产党人“计利当计天下利”,因为共产党人是“特殊材料做的”。如果你是普通百姓,也应当跳出“有教训而不吸取”的旋涡,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以教训为镜鉴,在疼痛中反思,居安思危,知耻后勇,是为了在逐梦奋斗、行稳致远的时代征程中创造出更加美好的家园,更加美好的未来,更加美好的人生。
发布人:一默如雷 发布时间:2020-5-6 09:49 收藏 阅读人次:3623

初审:图南 编辑:水见文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