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说“接地气”话 做“接地气”人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组织部 王子龙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对照24字好干部标准,做“忠诚干净担当”干部,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要能够说“接地气”话,做“接地气”人。具体说来:

  说“接地气”话,做“接地气”人,要“沾土气”“无官气”。学会跟百姓打交道,是走好群众路线的基本功。公心公意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也要注意恰当方式方法。有时候一样的道理,不同人来说,不同人来做,效果大相径庭,其中意味颇值得思量。并不一定是群众“看人下菜”,而是,有的同志道理虽说是那个理,但脸板着、架子端着,不觉之间失了地气、沾了“官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公仆公仆,一要为公,不能有私心;二要为仆,不能有官气。”党员做基层农村地区工作,不能当“走读式”干部,也不能做“镀金式”干部,要把身子沉下去,扎根黄土地,主动进村入户,走进村间小道、田间地头,让自己的脚多沾点“土气”;党员做城市社区工作,同样要主动走进街头巷尾、胡同里弄,让自己的脚多踩踩“水泥地”“石板路”,不只是“走进”“走近”,更要带着真心融入,带着党的好政策融入,带着一片拳拳为民之心融入,才能在同群众打交道中,在做“小学生”的过程中,学得一身真本领、硬功夫。比如,习近平15岁就去了陕北梁家河,那时候“下雨刮风我是在窑洞里跟他们铡草,晚上跟着看牲口,然后跟他们去放羊,什么活都干”。不怕沾上一身土,摸爬滚打7年时间,才练得一身谙熟农村工作的好把式。正因为有了一步步从基层摸爬滚打练出来的真本事,所以今天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他说起话总来让群众感觉那么亲切,那么容易入心入脑,就在于这份一直植根人民的锻炼和实践的历练。党员同志应当从习近平总书记的经历中获得更多启迪,应当有官方的权威,无官员的威势,在深入群众中更好服务群众。

  说“接地气”话,做“接地气”人,要有见地,“无俚气”。“接地气”表现在村镇,就要熟悉一些乡村俚语、街头闲话,听得懂群众说什么,搞得清群众想什么,摸得准群众要什么;表现在城市社区,就要把握群众困难在哪里,意见在哪里,事情办不成的堵点、焦点在哪里。学“接地气”的话,不是搞“学术研究”,决非“等同于”群众,也不该混同于一般群众,不能变成一门手艺,而失去了学的初心和本心。基层实践中,党员不能只会一味说好,当个“好好先生”,只学得“接地气”的形式,而没有把握“接地气”的神髓,那种说相声似的“捧哏逗唱”,演戏一样的“插科打诨”,只是学到了“接地气”的皮毛。学“接地气的话”是为了做好群众工作,为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为建设美好家园共同奋斗。要善于去粗取精,富有真知灼见,做到有选择性、针对性,能够融入新思想,体现引领性、时代性和实践性,能够在服务群众中实现对群众的引领和带动。还是在梁家河,青年习近平“多线程操作”,“白天干活,劳动休息时在看书,放羊时也在黄土高坡上看书,到了晚上就在煤油灯下苦读到深夜。”青年习近平在“接地气”的过程中,始终没有丢掉自身的特质,始终坚持不放松学习,并且用自己的勤奋学习带动了身边的小伙伴参加学习,很好地发挥了榜样的引领带动作用,为何为做“接地气”的人、何为苦干实干巧干、何为党员干部的“以上率下”做出了非常好的诠释。

  说“接地气”话,做“接地气”人,要有正气“无妖气”。说什么话,要有正确思想的指引,当前,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疫情防控工作,说话的思想根基要扎牢,要根植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善于在新思想中觅转机、寻对策、树正气。所谓“妖气”,意指不是为了实实在在做好工作,而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独具一格”,哗众取宠故意搞些华而不实的“幺蛾子”“花架子”。比如,在脱贫攻坚中,一些人习惯“粉墙扫街”式扶贫,习惯“雨过地皮湿”式扶贫,样子做得挺足,却经不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经不起历史和群众的检验,毛泽东同志说过,“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在人民群众面前装腔作势地卖弄,在人民群众面搞“虚假”“花活”,注定只会自取其辱。党员干部无论说“接地气”话,还是做“接地气”人,其出发点都是为了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更好地把为民落在实处,因此,更应当端正对“接地气”的理解:我们学说“接地气”的话,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入脑入心、合心合意的话,是为了从情感上走进群众心里,从认识上构建干群党群交流的平台,从效果上,实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确保党的方针政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实践中更好地融入基层、融入一线、融入群众,走好群众路线。如果“学其形而弃其神”,舍本逐末之间反倒搞得“不伦不类”,搞成中不中土不土洋不洋的“四不像”,群众不会答应,党组织部不会认可,反倒会弄巧成拙,反倒成了“邯郸学步”,失去了学习“接地气”话的价值和意义,那不只是得不偿失,更是本末倒置、误入歧途了!
发布人:清风一刀 发布时间:2020-5-11 18:13 收藏 阅读人次:3879

初审:繁星星 编辑:余元潇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