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14亿人民串起的精神“同心圆”

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溪南镇人民政府 郭素娇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习近平总书记说,“战胜这次疫情,给我们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国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中饱蘸深情,激励着14亿人民为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终胜利而不懈奋斗。

  从1998年抗洪救灾到2003年抗击非典,再到2008年汶川地震的救援和如今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几经风雨磨难,中华民族始终屹立不倒。这背后,是中国人民用梦想之光、创造之智、团结之力、奋斗之勇串起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同心圆”,这“四个伟大精神”必将闪耀在历史长河中,永不褪色,永不磨灭,永被铭记。

  这个“共同圆心”是中国人民的梦想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这样的梦想精神收纳了几代中国人的共同愿望,凝聚了中华儿女的共同企盼,是同仇敌忾、不屈不挠、血战到底的勇力气魄,是横跨长河、攀临高峰、踏平沟壑的坚韧不拔,是与时偕行、同携美好、共襄盛举的奋斗实践,是融注于中国人民血脉的基因,也是熔铸于中国人民脊梁的硬气。梦之心即是光之源,照亮着前行之道路,集结了奋进之能量,14亿中国人民聚合了历史梦想的“共同圆心”,同心同德同力,在坚持追梦和不断圆梦的征程中,必将推动中华民族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个“存异半径”是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郑板桥自创一体使书画相融,齐白石五易画风而一举成名,商鞅变法改革令乡邑大治……不囿于常规常法,不因循前人的路子,勇于创造,善于创造,就能够推陈出新,从小步慢跑到大步跨越,收获丰硕的成果。个人需要这样的创造精神,国家亦是如此,中华民族从器物时代到灿烂文化,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始终离不开创造精神的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香港回归庆典讲话中提出要“求大同、存大异”。所谓存大异,就是要运用存异的思维钥匙打开创造精神的大门,时代需要“交响乐”,需要“变奏曲”,需要“不同音”,在存异中求新求变求发展,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地发展进步。

  这个“合融内圆”是中国人民的团结精神。历史经验表明,团结是兴国之力、强国之源。从武汉的“英雄之城”到中国的“无忧之地”,从白衣执甲的共同作战到八方支援的守望相助,面对庚子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人民团结与共、众志成城,历经磨难洗礼,凝聚起了疫情防控的强大正能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这告诉我们,中国人民的团结就是信念相同、价值相合、精神相通、命运相连,合融在一起就是最强的力量,有铁的韧性,有钢的硬度,能够形成难必攻克、坚必摧毁的磅礴伟力。

  这个“延展外圆”是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张衡有言:“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望而却步,便不见花满路,一曝十寒,便未见能生者,历史在奋斗中进步,时代在奋斗中开创,幸福在奋斗中延展,无论是古之立大事者,亦或是今之成大业者,皆离不开奋斗精神。奋斗精神是开拓进取的精神面貌,更是取得成功的“奠基石”。中国人民是新时代的奋斗者,当不骛于敲锣打鼓的“空响”和“虚声”,必须发扬实干精神,要有“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孜孜以求,要有“不坠青云之志”的穷且益坚,要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破浪跋涉,在不懈奋斗中开创粲然的“黄金时代”,写就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奋斗史。

  14亿人民串起的精神“同心圆”,汇聚成不可阻挡之洪流,同心同向、善始善终,必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发布人:乌拉娇娇 发布时间:2020-5-13 08:19 收藏 阅读人次:4126

初审:安可欣 编辑:李一画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