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乡土中国的美丽变迁

云南省昆明航空有限公司 柴亚星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2020年的春节,我兴冲冲返回家乡,回到父辈们一直生长生活的地方,我突然发现这个小小的村子,由内而外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这些改变有的是慢慢而来的,有的则是一瞬间完成的,这些都让我欣喜不已、慨叹着乡土中国的美丽变迁。过惯了传统生活的亲人们还不大适应,但是他们知道这是国家的需要,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所以全都积极响应支持。

  不放烟花放礼花。从五六岁记事开始,每年的春节都拉着爷爷去小商店买上一堆烟花、爆竹,等着除夕到来就去燃放。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开始的时候,家家户户总会响起震耳的鞭炮声,庆祝新一年的到来。早上是被爆竹的喧闹声吵醒,家里的鞭炮从一千响渐渐变成了一万响,越发震耳欲聋。我们哥俩也会点上绚烂无比的烟花,拍着手、叫着好,总觉得每天都是新年就好了。但是在华北平原的大地上,冬日里我几乎从未见过蔚蓝的天空。

  今年,村里开始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村里的喇叭响起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通告:燃放烟花炮竹,污染环境,请各位村民文明过年。村里的商店再也买不到各色的烟花小炮,最心心念念的孩童们只得收了这份想念,拿着崭新的压岁钱买点玩具和糖果。村头却多了一辆礼炮车,为的是让这个节日有一些热闹的响声。也许开始会不习惯,但当我们看到冬日里的蓝天,我想这一切就是值得的。

  煤球炉成为老古董。每年冬天回到老家河南,我喉咙总是不舒服。云南的同事说北方有暖气,所以特羡慕北方屋里的温暖。其实小时候村里的供暖并没有像市里那样普及,所以煤球炉才成为村里过冬的神器。快入冬时,家里就会买上一大堆煤球备着,一直用到来年春天。寒冷的冬夜,一家人围坐在煤球炉边,看着电视、打着扑克,汲取着温暖。煤球炉也可以烧水煮饭、烘干衣服,还可以烤花生、烧红薯。

  煤球炉虽好,毕竟不环保。每家都有一根长长的烟囱连着室外,不时冒着黑烟,这让天空显得更加凝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脱贫攻坚战和蓝天保卫战本也就密不可分,环境搞不好,经济发展也会受到阻碍。所幸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家电下了乡,取暖可以用空调、电暖炉,暖气片也走入寻常百姓家。村里还通了燃气,有了各种方便的小家电,做饭不需要煤球炉了。那个承载着温暖与饭香的煤球炉,终究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我们心中美好的回忆。

  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建设。以前回村子,总觉得住老家不太方便。村头的小路是爸爸上大学那年修的,年久失修变得坑坑洼洼。各家各户的垃圾都随意丢弃在路边,过很长时间才有人收走。村子里也没什么基础设施,就连手机上网都要去大马路上才有信号。每次回乡见到爷爷奶奶当然是开心,陪他们聊天之外,剩下大把时间我就只能在屋里宅着,晚上看完新闻联播就开始睡觉,这实在是单调乏味的生活。

  我读研时,村子就已开始旧貌换新颜。村村通建设,让道路连接起来。新修的小路平坦宽敞,两车相对而行也不怕堵。路边的垃圾请了专人每周清理,再不会臭气熏天了。村委会动员大家搞好卫生,给村民补助装上了抽水马桶,还在大队部装上锻炼器材,经常看到村里的大爷大妈在锻炼身体。至于手机信号和有线电视,早就普及到了每一家。最令人欣喜的是对老人们的关爱,如今村里正建着养老院,等建好了只需花不多的钱就可以养老。里面住的都是同一村的老友,这样就不怕寂寞了。



  最令我触动的还是回村时候,村里人都自觉戴着口罩,甚至比我们这些外地工作的年轻人更加慎重。父辈们也不再需要晚辈的劝诫,自觉在家宅着不串门走亲戚。看到这些,我开始知道:我的亲人我的村变化的不只是生活的富足,还有对建设美丽家乡的责任感。他们都愿以小小的自我去守护我们的村,守护我们的国!



发布人:小清新的星 发布时间:2020-5-13 11:00 收藏 阅读人次:3548

初审:安可欣 编辑:李一画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