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田间地头的“热忱”与“冷静”

上海市青浦区赵巷镇 王菊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贫困地区乡亲们过得怎样,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惦记在心。最近二十多天的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去山西看了云州的有机黄花,在陕西点赞了柞水木耳。此前,还有湖南菖蒲塘村生态水果产业基地、山西赵家洼村的玉米田、安徽小岗村的小麦田等,在这些“田间地头”,总书记始终有着割舍不掉的情谊。他曾说自己是黄土地的儿子,他把30年前的“村官”经历视为人生宝贵财富。

  “田间地头”是充满着“地气”的地方,这里有农民群众生动的实践,活跃的创造,这里还有鲜活的群众语言、最实际的群众困难。对于“田间地头”,基层领导干部要有常去的“热忱”,也要有“冷静”的思考和实践,这也是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的意义所在。

  对田间地头的这一份“热忱”,是爱民惜民、为民解忧的担当。深入基层田间地头,体现了党员干部对基层的热爱、是对农民群众的热情,同时也是对干事创业的热忱。习近平总书记当知青插队的时候白天干活,挑一两百斤的担子,一肩挑可以不换肩。在正定的时候,为了与普通群众保持亲密联系,和大家一起排队吃食堂“大锅饭”,一起蹲在树下吃饭聊天,骑着自行车往乡下跑,到老百姓当中拉家常、问寒暖。在宁德工作期间,经常下基层,而且要求去最偏远、最困难的地方。“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在用好“深入群众”这一基层工作“法宝”上,习近平总书记给广大党员干部做出了最直接最有力的榜样。《诗经》中提出,“维此惠君,民人所瞻。”基层干部要为民就要深入基层,把老百姓的冷暖时刻挂在心头,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民解难题,真正做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热忱付出与实践终会换来老百姓的好口碑。

  对田间地头的这一份“冷静”,是精准施策、事半功倍的底气。基层的问题,千差万别、十分具体,同时,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大事”的“细胞”,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在解难题、补短板中必须要有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冷静的思考,才能以正确决策、精准施策来实现事半功倍的成效。习近平总书记曾对一次农村搬迁工作调研中就提出:“人往哪里搬、钱从哪里来、地在那里划、收入如何增、生态如何护、新村如何管等等问题都需要深思熟虑、精准实施,这一个个问题,是老百姓的小账,也是国家的大账。”古语有说:“冷静观人,冷耳听雨,冷静当感,冷心思理。”冷静沉着是决策的前提,草率武断是决策的大忌。党员干部在深入基层工作中,需要以冷静的态度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这对领导干部来说尤为重要。

  邓小平同志曾提出:“领导干部要当冷静的促进派。”无论是在产业扶贫路上还是改革发展、服务基层的道路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冷”与“热”相结合,冷静找路子,找脱贫的路子、找发展的路子、找解决问题的路子,确保精准有效;同时,要大胆去实施,在为民服务解难题上扛起责任,满怀热忱。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时鼓励当地党员干部:“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胆去做”。当热情干劲与科学决策有效结合,基层工作必将会做得更扎实一些。

发布人:卿薇珠 发布时间:2020-5-14 09:04 收藏 阅读人次:2814

初审:图南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