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

写材料还是应该激动的

四川省宜宾市高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李明泓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分别拜读了江苏戚小强老师的《写材料是要激动的》和福建郭素娇老师的《写材料是不宜激动的》两篇文章,笔者内心很激动,两篇文章中那种思维之光通过文字隔空碰撞的火花,既让笔者指尖蠢蠢欲动,也让内心陷入沉思,写材料到底该不该激动呢?笔者愚见,写材料时还是应该激动的!

  “见字如面,字如其人。”笔者认为,文字本身是冰冷的,但是通过巧妙组合后,或让人遍体生寒、或痛彻心扉、或泪流满面、或奋起勃发。君可见,李白“惟有饮者留其名”的酒入愁肠,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的万丈豪情,纳兰若容“何事秋风悲画扇”的痛彻心扉,仓央嘉措“不负如来不负卿”的倾世痴情。可能有读者会质疑,上文提到的都是诗词,可以激扬文字、挥斥方遒,和“材料”有本质的区别。君不见,毛泽东同志《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乌调查》等著作中饱含的为民爱民亲民的深情?习近平总书记《摆脱贫困》《之江新语》等著作中饱含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初心和使命?

  我们在阅读文章,很难有机会和作者真正面对面交流沟通,但只要用心去品读,很容易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为何!究其原因,“击中”我们的绝不是那些“冰冷的”文字,是作者在文字中注入的那些“激动”的“情绪”,是那些共鸣的“情绪”让我们身临其境,是那些共鸣的“情绪”让我们感同身受,同时,笔者断言,有且只有饱含“深情”的文字才能真正打动人、感染人,有且只有饱含“深情”的文字才会有生命力、持久力。

  人是情感动物,不管多理智冷静的人,在表达自己的意思时,情绪肯定是处于激动状态的。所以,笔者认为在写材料的时候是需要激动的,也肯定是激动的。当然,这种激动绝不能片面地理解为“感情的冲动”,而是对所写事物“着迷”的“浓厚兴趣”,对所写事物“不吐不快”的“迫切冲动”,只有带着这种“激动”,你才会愿意倾注时间和精力去认真了解所写事物的来龙去脉,花心思研究所写事物的深层内涵,只有这样写材料才能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只有这样写出来的材料才能言之有据、言之有物、言之凿凿。

  “爱之深则为之计深远。”这种激动还是对工作的热情,对事业的热忱,对人民群众的热爱。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写的材料绝不仅仅是材料,比如拟定的政策文件等,里面的内容是与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息息相关的,试问,此时不“激动”何时“激动”?我们要饱含着为民深情设身处地为群众分析问题,千方百计为群众解决问题,竭尽全力为群众谋得实惠。反之,现实生活中那些将上级文件一转了之,从网上找个文件一抄了之的所谓“写材料”,肯定是没有“激动”情绪的。又比如起草的通知、通告等,主要是希望起到凝心聚力、令行禁止的作用,试问,此时不“激动”何时“激动”?欲先感动别人,先要感动自己;欲先震慑别人,先要震慑自己。如果不激动,只是作为一名事不关己的旁观者,“冷冰冰”的情绪下写出的“冷冰冰”文字也只能得到“冷冰冰”的回应,如何能达到宣传引导的效果呢?又比如撰写评论文章时,是表述我们个人对一个事件、人物甚至一句话的看法,试问,此时不“激动”何时“激动”?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手中的笔便是我们为党为民发声的“武器”,而笔下的文字便是我们“纵横沙场”的“兵马”,而执笔人的情绪便是我们排兵布阵的“指挥官”,当然,这里的激动绝不是任性,正如郭素娇老师所言:“情感的潮水汹涌澎湃,如果少了理智的河床为边界,就可能泛滥成灾,产生偏激的观点,偏离‘公转’的轨道。”情感的潮水再汹涌澎湃,依然要牢牢束缚在理智的河床中,还要牢牢束缚在正确的三观河床中,更要牢牢束缚在党纪国法的河床中,只要坚持这样的原则,不妨让情绪在“河床”的牢牢束缚下来得更猛烈些吧!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只有激动的时候,才有写作的冲动,具备写出好材料的可能,才能激荡起脑海中万千思绪,那时,我们只需在情感的汪洋里抓住写材料最需要的那一缕,然后将之注入到所写的材料中,通过既有的公文格式或规范表达出来,便是一篇好材料。

  写材料还是应该激动的,我在写这篇材料时,就很激动!
发布人:水墨丹青 发布时间:2020-5-18 01:14 收藏 阅读人次:6857

初审:吴晓 编辑:李一画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