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组织工作

一位年轻组工干部的离部感言

安徽省芜湖市委组织部 孙骏涛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真的要走了。一些话,再也抑制不住的跳动出来。

  5年时光,不算长,却也不短,不足以洞彻一些事,却能够体悟一群人。初来还是少年,忐忑、新奇和一丝莫名的亲切;离去三十而立,更多不舍、遗憾和一种莫名的自信。今天,支部照例为离别的同志召开特别大会,听着大家情真意切的祝福、提醒和感慨,活泼的我竟也一时失语、彷然凝噎。会后,我也不禁想着,要不要写点儿什么,也算是对几乎所有组工干部耳熟能详的三个问题的回答。

  那就是,“来组织部为了什么?到组织部干了什么?离开组织部留下什么?”第二问、第三问是工作过程、是工作成效、是工作形象,应由时间去检验、由同志去评判、由群众去审视,今天我想聊聊第一问,来到组织部,到底为了什么?是更快的升迁?是更高的平台?是更多的机会?是更大的舞台?是更好的有为?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思量。我曾将这个问题不同时期去问过自己,未来时问过,初来时问过,迷惘时问过,奔跑时问过,艰难时问过,畅快时问过,遗憾时问过,完成时问过,哭着问过,笑着问过……每次叩问,都有着不同的答案,而这个答案就隐藏在一次次想法认知、行为方式、能力素养乃至理想信念的变化之中。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铁打的组织,流水的兵。没有人天生是组工干部,却都因为来到组织部,而成为组工干部。

  作为一名选调生,组织部与刚迈出校门步入工作的我而言,既陌生又熟悉,他是娘家,但又披着神圣而神秘的面纱,有着固有的亲切感,又有着固有的距离感。每次看到总在“小步快跑”的组工干部,虽不知道他们在忙什么,却感受到了一个字,忙!初来第一天,也曾享受过一天“闲适”——学习一本厚厚的政策“一本通”,此时我还未感受到什么叫组织部。可到下午六点肚子咕咕叫了一声,我才发现,五点半的下班点儿在这里,并不存在,科长们都埋头敲着键盘,仿佛并未注意时间的流逝,又过了一刻钟,科长突然抬头望了我一眼说,小孙,没事你就先回去吧,明天记得早点儿来。看着自己今天确实也帮不了啥忙,带着一丝忐忑,拿着“一本通”就回到住处。心中一直挂怀科长们还没走怎么自己就真先走了呢?睡了一个不安心的早觉的我并不知道,这种“客套”其实真不必介怀,也开始读懂科长那个眼神的意思“今后有的你忙的,能早点儿下班就抓紧回家吧”。第二天,恰逢一次重要的全省会议在芜湖召开,还没完全熟悉政策、熟悉岗位的我,一下子被任务拉到了火热模式中,一周多天每晚两三点的轮轴转后,会议成功举办,后来我才明白,不是恰逢其会,今后,要习以为常。

  组织部门服务党员、服务人才、服务干部、服务公务员,但总体面向的服务群体,基本都是各领域相对优秀的群体,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电话咨询、信件函询和上门问询,有些可能是自己业务范围内的,也有些可能是其他业务范围内的,还有可能是业务交织的,上门的党员可能非常懂党章党规、上门的人才可能非常懂人才政策、上门的干部可能非常懂条例规定,要想做好这些服务工作首先自己必须要成为“活字典”“一本通”,组织部门许多工作政策性强、敏感度高,做好了风平浪静凝心聚气,做不好此起彼伏纷纷扰扰,每件事都容不得托、推、等,“首问负责制”“一盯到底”和“马上就办”也就成为自然的组工制度。大家都说组工干部是特殊材料制成的“多面手”,这并非戏言,部里基本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即使有AB岗也是各自高速运转的AB岗,每个人独立分析、处理问题,是一种常态,并非事事都能有人帮助和辅导,领导十分忙碌的状态导致也并没有太多时间听取零碎的、不成熟的汇报。所以,“独当一面、多虑一遍”在这里成为一种工作的必然要求,几乎人人都得具备一点“硬核功夫”。部里工作常年人少事多,紧、急、难、重的任务经常呼啸而至,组织科室、干部科室、人才科室、公务员科室经常“合体”攻坚,人人都会人人通、哪里需要搬哪里,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和更高质量的工作要求,每时每刻的“本领恐慌”像熔炉一样铸造着每一名组工干部,会让自己更复合、更纯粹、更高能,独立性也变强了。

  组织部的灯——大楼永远明亮的灯火里,一定有组织部的一盏。

  人们说忙碌的时光总是飞逝的,那么组织部的时光机一定是装了加速器的。刚刚报完几项下周重点工作感觉下周满满,你总会发现,下周小结绝对更丰富,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许多岗位职责都很忙碌,但有些岗位,是从烽火岁月到盛世中华,一直保持着一种忙碌的姿态,无论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的重点难点工作是什么,这些岗位都年复一年一如既往的保持着冲锋的姿态,组织部门,就是其中之一。组织部的忙,不仅是某个科室某个时段的忙碌,是会因为出差或学习飞速赶回办公室补回工作时间的脚步,是全年365天几乎始终明亮的“组织部的灯”,是各级各地区组织部门相会在一起时的“相视一笑,原是同道”,是每年年初都强调的“今年是一个关键之年、任务尤其繁重”少了的那个“又”字……这些,让我对“忙”这个字,有了新定义,那就是,原来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多、做得更好。认知的转变不仅于此,从部领导到办事员甚至到借调的同志,从基层村社区到各级领导,所有组织部的文件都会被更多人关注,同时也被更多人审视,一些日常工作的错失遗漏都会被无形的放大镜晒出来,也倒逼着每一个人用心做好每一件事。什么叫“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这里,每个人都在日复一日身体力行。这种变化简而言之就是,责任感更强了。

  离开组织部的人——天涯路远,初心依旧,走了也是组工人。

  组织部是一个荟萃之地,也是淬炼之地,大家来自各条战线、来自五湖四海,没有人天生就是组工干部,却又都相遇在组织部,并成为组工干部。部里承担许多党的中心工作,经常是既当教练员也当运动员,组工干部习惯了凡事先学一步、多想一处、多做一点、从严一点。组织部门传承着许多优良的组工文化,比如“安专迷”精神、“钉钉子”精神、“墨梅”精神等等,这些精神伴随着组工干部几乎每天都在努力全方位提升,直到把优秀培养成一种品质、当成一种习惯。每一个来过组织部的人都将自己蜕变后的美好留了下来,这些交融的美好滋养着组工之花一直盛开、飘香万里,可能这才是“跟着组织部、年年有进步”的真谛吧。经常写着先进事迹、对照典型人物就会唏嘘不已、反省自身,长期从事基层党建业务,使得入党誓词、党章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段文字,而是从和平时代的工作艰辛更能体味困难岁月的艰苦卓绝。2016年的汛情、今年的疫情,每次大灾大难部机关从上到下都有着时刻待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蓬勃气势,这气势来源于信念,这信念根于理想。是的,组工干部不是圣人完人,可一定是有情怀的人,都绝不仅为了工作而工作为了糊口而工作。如同平常里大家说组织部年轻人到哪里都给人感觉挺“精神”,这种精神可能也源自大家践行誓言后的自信和底气吧。

  来时孑然一身,5年时光,17本满满的笔记本,对战友的不舍,对工作的缺憾,和组建了家庭虚胖了二十斤但既而立更自信的自己,是我带走的全部。

  离别的价值,在于珍惜它的方式。回到第一问,我为什么来组织部?你为什么来组织部?愿珍惜,每次叩问时,自己的答案,那是一笔无与伦比的财富。看看自己的变化,我的回答是:不忘初心,不负韶华!

  最后,祝愿继续奋战在组工一线的领导同事们,愿我们他日相逢应一笑,初心不改正征途。

发布人:鸠兹客 发布时间:2020-5-19 14:29 收藏 阅读人次:12385

初审:钟辉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回复

1小学生发布时间:2020-5-20 09:41

有感情有味道

引用 回复

2黄毛丫头发布时间:2020-5-20 13:54

不忘初心,不负韶华!

引用 回复

3资深少年白发布时间:2020-5-20 16:10

深有同感,进了组织部的门,终身组织部的人,从着装到接打电话,再细小的事都要在心里预演几遍。有人说组织部的人进步快,殊不知未曾看到组织部的灯彻夜常亮。

引用 回复

4傻丫头发布时间:2020-5-21 09:13

一日组织人,终生组织人,职业生涯的最开始的前六年是在部里奋斗过的,感情至深,终身受益。

引用 回复

5红心见诸行动发布时间:2020-5-21 11:13

写出了万千组工干部的心声,一日踏进组工门,终生不忘组工情

引用 回复

6千柳发布时间:2020-5-22 11:35

组织部的灯——大楼永远明亮的灯火里,一定有组织部的一盏。

引用 回复

7李组轩发布时间:2020-5-22 17:38

个中苦乐,只有经历了才知道,组工干部真的不容易!徒有光环,背后的辛酸谁人能知!甘为人梯!

引用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