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写作要与群众“共笔”

上海市外办组织人事处 程哲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看到共产党员网“观点PK:写材料该不该激动?”里的文章,各位辩手思路缜密,文采飞扬,说服力很强,着实让人犹豫写材料到底该不该激动。静下心来,再细品各位辩手的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为群众积极发声。

  写材料沿着这条主线出发,该不该激动,就取决于我们洞察到的群众的内心,就是要与群众“共笔”。记得刘少奇同志曾跟记者说:“你们的笔,是人民的笔,你们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你们不能采取轻率地、哗众取宠的、‘客里空’式的态度,而应当采取负责的、谨慎的、严肃的态度去做工作。”对今天来说,仍能给予我们很大启迪。

  群众的内心是澎湃的,就要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笔锋。“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面对党的盛会、人民的节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群众的内心一定是激动的。我们的笔锋就要是激昂的,以群众的欢喜为执笔的最大欢喜,以群众的快乐为写作的最大快乐,以执笔的激昂更加凝聚起群众的信心。我们的笔锋就是要奋进的,要写出群众对“美好”的向往,就如写出那梅花的“挺”、兰花的“谦”、竹子的“毅”、菊花的“傲”,更要写好山丹丹花开的那个“红”、向日葵向阳的那个“姿”。更加激励群众要乘势而上,百尺竿头要更进一步。

  群众的内心是忧愁的,就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笔锋。“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关键要“刀笔”为民。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观环境之变,察群众之心。脚底要多粘泥,细细看群众的衣食住行、学与医、生与养。要通过笔头实事求是地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和想发出的声音反映出来。用为民之“刀笔”,鞭辟入里,仗义执言,倾民生之忧。以为民之“刀笔”,深沉思索,找出“中梗阻”,搭出民心“桥”,理出为民策。思为民之“刀笔”,在为民之事上磨,在为民之情上炼,磨出“厚度”,炼出“深度”,成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上的一支“好笔”。

  群众的内心是想平静的,就要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笔锋。人在疲惫时,心情也是疲惫的。一天下来,群众工作得累了,疲惫了,在想放松的时候,笔头就要是清新的。笔锋里要多些关怀的“烟火气”,来抚疲惫心;要多些缓解的“及时雨”,滋养疲惫心;要多些向上的“正能量”,消散愁闷心,恰似一江春水,缓解一天的紧张和疲倦。就如每天快下班时,“复兴路上”微信号发出的小文,接地气,动人心。读后又想读,引人共鸣。再加之配上的那一张图,不仅应景,更是相得益彰,给人精神以美好,让人瞬间振奋提气儿,兴趣盎然。

  与群众“共笔”,就是要与群众同心。心意相通,就能与民同行,在行中一定能书写好为民的真知。
发布人:一寸之木 发布时间:2020-5-20 10:28 收藏 阅读人次:6745

初审:邱莫 编辑:李一画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