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读懂共产党人“干粮袋”里的“精神密码”

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存瑞镇人民政府 韩秀丽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一个人在家的时候,静静地观看了一部老电影。电视屏幕上,解放军队伍暂时休整,准备生火做饭。一口小铁锅很快支了起来,但是突然发现很多人的干粮袋都瘪了……

  干粮袋,作为部队行军途中的标配,曾经是特殊年代,无数个人民子弟兵肩头必不可少的一道风景。如今硝烟散去,它也早已淡出人们的视野。要想一睹真容,恐怕非得到特定的革命历史博物馆才能见到了。

  丰衣足食的和平岁月,已经很少有人再去思索,粮食对于生命的意义。那一个个干粮袋里的故事,恐怕也早已被人抛之脑后、鲜有提及。

  共产党人的干粮袋里装着什么?乍一看,这似乎是个根本不需要多加思考的伪命题。干粮袋里装着的当然是干粮,最多就是炒米、炒面或者窝头、饼子的区别。在我看来,那一个个看似普通,长不过一米、负重不过十斤的布袋子,其实里面大有乾坤,绝不只是可以果腹的几样吃食那么简单。

  “小袋子”装着不吃的“红薯”。1927年10月下旬,脚磨起了血泡却坚决不坐担架的毛泽东,拄着拐杖宣布上井冈山的三条纪律,其中一条就是“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一个红薯本身不是什么大事,但是把它作为一条铁的纪律提出来,表明了人民军队对群众利益秋毫不犯的决心和态度。现实生活中老百姓的红薯没有装进人民军队的干粮袋,但是这个不能吃的“红薯”却在每一个子弟兵的干粮袋里存了一路。就是靠着这种高度自律的自我约束,人民军队在老百姓心目中竖起了一杆一呼百应的大旗,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敬仰、追随和支持。

  “小袋子”装着暖胃的“鸡汤”。艰苦岁月长途跋涉,对体力的消耗可想而知。每个人肩膀上仅有的一点粮食其实根本就不够吃,但是当队伍中有人生病掉队、有人瘦小羸弱、有人发生意外,总会有战友省出自己的一点口粮,去关心关爱身边的同志。战场上共同进退,生活上互帮互助,只有人民的军队,才能够做到官兵一家。只有人民军队,才能够在凄风冷雨的行军路上体会到家的温暖。小小的干粮袋,跟随每一个离家在外的士兵走南闯北,也切切实实见证着他们之间纯真、深厚、朴素的战友情谊。这种情谊远比一碗鸡汤更加暖心暖胃,更加激励斗志。

  “小袋子”装着耐饥的“马列”。除了可以救命活命,并且十分珍贵稀缺的粮食,有些战士的干粮袋里,还会放几本马列小册子。肚子都填不饱的情况下,还随身带着精神食粮,这种做法实在太难能可贵了。我想,这可能是个别战士应对粮食不足的妙招吧!真的断粮或者感觉自己坚持不下去的时候,靠什么活着?当然是雷打不动的信仰。把看书当成吃饭,从马列书本里一点点咀嚼出共产主义的饭香、菜香、肉香味道,不断获取精神世界的营养,从而强壮出顶风抗雨的钢筋铁骨,锤炼出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磨砺出社会主义必胜的革命信心。

  一个个干粮袋,本就普通,不过是行军途中用以应急、肩挎背扛的小布袋。一个个干粮袋,功绩甚伟,里面藏着得来不易的壮阔江山。和平年代,许多和干粮袋一样的历史文物早就被无心人丢弃一边,或者被有心人收藏起来束之高阁。时至今日,行色匆匆的人流,纷纷奔向美好未来的时候,能有几人还会在偶尔闲暇下来的时候,去回忆过去,去思考一路走来的种种艰辛和不容易?又有几人在有幸见到这一文物之后,会在心里泛起涟漪,进而去细细探寻其背后蕴含的精神密码?

  此刻,只想对身边的每一个人说,怀旧若不关乎家国,就会失去深邃悠远的意味;思考如不关乎历史,毕竟局限于小众。那些蕴藏在老物件里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需要每一位国人,静下心来慢慢品读。
发布人:怀来韩秀丽 发布时间:2020-5-21 08:32 收藏 阅读人次:2141

初审:杨南方 编辑:亦风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