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党务论谈

写材料要“动”不要“激”

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教育局 徐杰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写材料应不应该“激动”起来?这个问题,值得我们这些单位“写手”们好好品、细细品。细细一品,笔者倒是觉得,写材料要“动”,但不要“激”。

  心要动。心如止水,是写不好材料的。材料是关于群众工作的,就应怀着服务群众的热情;材料是关于本单位工作的,就应怀着对工作的敬业;材料是对过去一年的总结和新一年的计划,就应包含着对支持者的感恩和对未来的憧憬……先心动,再行动。心动了,再构思,再着笔,写出的材料才是活的,才有灵气。心不动,即便“憋”出了材料,也是全无生机的“党八股”。

  口要动。闷声埋首,也写不出好材料。一份材料,往往涉及方方面面,仅靠自己手头上已有的素材,恐怕难以支撑。这就要多动口,问问领导,问问同事,问问相关部门单位,问问人民群众。就好像有些总结材料上写“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欢迎”,一定要真的问了群众才行。

  脚要动。闭门造车,自然也造不出好材料。写材料不是实验室里的科研实验,也不是图书馆里皓首穷经的文字研究,而是对实际工作的客观反映。要了解实际工作,要多走一走、跑一跑、看一看,因为“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特别是自己搞不准的事情,不但要动口问,还应跑一跑现场,了解真实情况。

  为什么又不能“激”呢?

  “激”,有可能把自己带偏,变成“偏激”。即便是心动,也是冷静的心动,而不是心中激动。写材料,的确应该投入感情,但这感情也应与工作密切相关,而不是个人的爱恨好恶。一“激”,写出的东西便带有浓重的个人感情因素,方向就有可能偏了,把心动变成“偏心”,乃至于“偏激”。

  “激”,有可能过于乐观,变成“激进”。我们对形势的判断、对未来工作的设想,当然应该乐观一点。但这乐观中,如果有了“激”的因素,就容易过于乐观,对形势与未来失去了冷静的研判,制定计划时就可能失了准头,制定过高目标。安排下一步工作时,如果按着激进的材料来做,只怕会事倍功半。

  动,而不激。这其中的分寸拿捏,颇见个人修养与定力。“空言漫浩渺,实行较分寸”,我相信,既然能成为单位的“笔杆子”,这点修养和定力应该不是难事吧?笔者愿与大家共勉。
发布人:徐杰 发布时间:2020-5-22 14:46 收藏 阅读人次:4080

初审:吴晓 编辑:余元潇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