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党务论谈

写好一篇材料的三“味”“真”火

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人民政府 刘百川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在共产党员网上,大家针对写材料要不要激动的话题,进行了激烈地辩论,在“聆听”了各位老师的观点,学习了很多加有“小火苗”文章后,作为刚入职不久的新人,我受益匪浅,也更加明白了,一份好材料的形成断断离不开下面这三“味”“真”火的熬制。

  “真”实的情感,大火爆香。文字本无声,因情而鸣。材料本来就是客观文字的灵活排列,每一种组合都是作者情绪的真实表达,每一个逗点都是作者情感的节奏停顿。“大火爆香”不是偏激冲动、不是咄咄逼人,而是行文时,融进自己最真实、最充沛的情感。冷静的文字未必是篇好材料,但是冷冰冰的文字肯定不是一篇好材料。文字是作者和读者无声的沟通,当材料背后藏着充盈的情感时,哪怕远隔百年,读者依旧能感受作者的心境。就像百年后的我们,读《为人民服务》时依旧能读出当时共产党人对牺牲同志的哀思、对人民群众的牵挂。

  “真”实的素材,小火慢炖。在烹饪中,如果遇到鲜美笃实的食材,精明的厨师通常就喜欢用小火慢慢地炖出滋味。这让我想到,我们在行文时,对于所采用的素材,更是要抱着一份实事求是、细心熬煮的态度。有时为了更生动地表达观点,对素材进行改动固然不失为一种方法,殊不知这样最后却会失掉素材本身的鲜活,读起来也不够亲切。就像是食材已经足够鲜美,却非要在烹调时,撒上一把鸡精,盖住本来的滋味。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过一个泰山“快活三里”的故事,说是上泰山的路上有一段平路,被称之为“快活三里”,游客喜欢在这里驻足休息,挑山工却从不停留,因为休息时间长了,就会“发懒”,走之后陡峭的山路就更难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同样如此,越到紧要关头越不能有丝毫松懈。只要以滚石上山的劲头、爬坡过坎的勇气,保持定力、寸步不让,深化整治、见底见效,就能一步步实现弊绝风清、海晏河清。”这本来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小细节,习近平总书记却深入分析、深度解剖,阐述了一个更为深刻的道理。而这就是“小火”的力量。所以写材料时,作者不仅要对生活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寻找真实鲜活的素材,更要用小火慢炖的精神分析素材、解剖素材、总结素材,只有这样,才能在平凡中发现感动,在清欢中咂出味道。

  “真”实的笔触,猛火收汁。“文章本天成,只是恰好。”文章、材料是有其实用价值的,或说明情况、或阐明观点、或表达思想,行文时作者一定要明确材料的目的,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说起来有些惭愧,我第一次写材料时,洋洋洒洒几千字,写到得意处心里也有一丝“小骄傲”。领导审阅时,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的问题,我的几处“得意之笔”恰恰对材料的目的性没有实际帮助,也只是感动了自己而已。后来反思自己的错误,我开始明白,一篇好的材料,与“放”相比,更可贵是“收”下来。两者是相互成就的关系,“放”是为了能“收”得起,“收”则是能让材料“放”出更亮的光。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应当认识到,写材料的工作本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种表现形式。千年的文字会说话,百年的目标仍在肩,希望我们能用好这三味写材料的“真”火,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
发布人:踏清秋 发布时间:2020-5-22 18:25 收藏 阅读人次:3711

初审:吴晓 编辑:余元潇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