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小地摊”激活脱贫“新动能”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碁山镇党委 刘琦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6月1日上午,李克强总理考察山东烟台一处老旧小区。在小区对面,许多商户在店门前摆起了摊位。李克强总理说,国家是人民组成的,人民好了,国家才能好。靠每个人的奋斗,大家都好了,国家就更好!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无论是专业合作社还是手工作坊,小微经济体同样是贫困群众自主创业、择业的主要渠道,为地摊经济松绑能够快速弥补疫情造成的损失,成功打开就业扶贫的一扇门,激活脱贫新动能。

  从“小地摊”看“大能量”,创造多样岗位,巩固民生基础。谈起“小地摊”,让笔者念念不忘的便是,大学旁的早市和晚市,早市提供时令果蔬、小吃早餐;晚市主营服装、小商品;秩序井然,各司其职。小地摊蕴含着巨大的经济能量,其商品的多样性及微利模式,满足了社会不同消费群体多元化消费需求,方便了居民群众日常生活,还切实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而其本身门槛低、易经营的特点正好和贫困群众就业诉求相吻合,可为贫困群众就业提供一个较好出路:通过小地摊将新鲜果蔬、热乎的特色食品、精致的民族服装源源不断地从家乡送往城市,实现自产自销。

  从“小地摊”看“老手艺”,组织特色培训,助推脱贫动能。“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摊位并不是支起来就坐享其成,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小摊位的火爆离不开“老手艺”的加持。这就需要两个方面开展特色培训,进一步盘活扶贫产业。一方面要做好餐饮类地摊技能培训,要与当地特色小吃店合作,开展烹饪技巧的技能培训,同时与店面签订原材料进货协议,争取小地摊有“老味道”。另一方面要做好百货类地摊销售培训,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一个火爆的小商品摊位离不开一个能说会吆喝的摊主,因此销售培训和语言沟通必不可少,可以通过模拟经营的教学模式,让贫困户提前进入销售状态。

  从“小地摊”看“长发展”,建立长效机制,盘活扶贫产业。地摊经济不是一阵风,更不是短暂应急之策,随着政策逐步放开,小地摊如雨后春笋般在城市里生根发芽,而对于贫困群众而言,进城摆摊不过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如何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稳定增收才是需要奋斗的目标,各方要建立长效机制,以地摊经济为抓手,进一步盘活扶贫产业。首先要专注扶贫产品提质增量,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凝聚各方力量,整合乡村资源,着力打造拳头产品,以过硬的质量让市场说话,让群众信服。其次要实行分区管理,设立扶贫专区,传递脱贫攻坚精神。设立扶贫专项摆摊区域不仅能够为贫困群众提供创业缓冲期,还能够全方位展示脱贫战果,传递自强不息的攻坚精神,让扶贫精神之风吹进城市,共同见证全面脱贫攻坚的伟大时刻。
发布人:刘琦 发布时间:2020-6-2 09:22 收藏 阅读人次:2956

初审:图南 编辑:水见文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