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党务论谈

“烫手”党员组织关系谁来接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委组织部 钟玲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转眼又到一年高校毕业季,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陆陆续续接到了来自天南地北各大高校应届毕业生党员关于转接党员组织关系的咨询。大学毕业是个值得庆贺的事,可好不容易在大学入的党,在毕业时却犯了难,党员组织关系竟成了“烫手山芋”。

  从“香饽饽”变成“烫手山芋”

  在校园里,因学生基数庞大、入党名额有限,能够顺利入党的学生往往都是优中选优,学生党员无疑是一个光荣的称号,是一众优等生追求的“香饽饽”。然而在临近毕业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学生党员都能在毕业之前落实工作,就算是找到工作,单位也不一定有党组织,所以大多数党员组织关系都转回了常住地,并且一般都是户籍地。在我们这样的小城市,毕业后真正愿意回原籍工作的学生党员寥寥无几,大多数都留在了大城市。但他们还是拿着学校开具的转回原籍的组织关系介绍信来转接党员组织关系,我们按照文件规定告知,党员组织关系应跟着人走,如果工作单位没有党组织,应转到本人居住地党组织或者人才服务机构党组织。可是他们实际居住的城市街道、社区也不愿意接收他们的党员组织关系,将他们拒之门外。一些未落实工作单位,准备考研、考“公”的学生,也未能将党员组织关系保留在高校。毕业生党员费心费力辗转于几个单位之间,最后往往是谁强硬谁占上风,剩下的只能当“接盘侠”。

  “烫手山芋”缘何如此烫手

  为什么毕业生党员的组织关系如此“烫手”,相关党组织有话说。最憋屈的是户籍地的农村(社区)党组织,他们提出这部分党员转来后无法正常参加村(社区)党组织生活,接受党支部教育监督管理,党费也是家人代缴,外出后联系困难,影响党支部开展工作。接下来,居住地党组织怨声连连,他们觉得这部分党员虽然暂时居住在他们辖区,但是多数工作不稳定、流动性较强,不便于管理。高校党组织也是有苦说不出,学生党员毕业后各奔东西,学校难以掌握学生动向,更别提组织这部分党员开展组织生活。最后,高校党组织采取“一转了之”的态度,只要能转走,不问转去哪;居住地党组织则采取“能推则推”的态度,能转去别的地方就不要往这转;剩下户籍地党组织,在党员个人软磨硬泡、死缠烂打,甚至是有意隐瞒之下,勉为其难接收了党员组织关系,但这给基层党组织建设埋下了隐患。

  “烫手山芋”究竟谁来接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规定:对没有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党员,可将组织关系保留在原就读高校党组织,也可转移到本人居住地的街道、乡镇党组织,或随同档案转移到县以上政府所属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党组织。由此可见,毕业生党员的组织关系转接规定还是很明确,但在实际操作中却还存在一些问题。个人以为,问题的主要责任还在高校,学生党员刚毕业,工作、住所一时都难以稳定,高校又施加压力让学生尽快转接党员组织关系,同时未对学生党员进行相应的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培训,让学生误以为转回原籍地就是理所应当的。其次,居住地党组织对外来的学生党员缺乏应有的包容,只顾自身管理方便,未能向广大党员提供便民服务。另外,一些学生党员个人主观不想把组织关系转到户籍地以为的地方,怕麻烦。多种原因,造成了高校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难以接转的尴尬局面。

  我认为要解决当前这个问题,要从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强化党员党性意识,高校应在毕业前对毕业生党员进行一次党员组织关系转接专题培训,说明组织关系转接重要性、详细程序、注意事项,让毕业生党员熟悉掌握流程;二是高校给毕业生党员一定的过渡期,分批转接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等部分“漂泊”的毕业生党员稳定下来之后,再要求转接组织关系;三是最重要的一点,各领域党组织应积极探索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手段,尤其是居住地的社区党组织,要实现对在职党员的更有效管理,以更有责任感的姿态接纳流动党员。
发布人:过客 发布时间:2020-6-3 16:02 收藏 阅读人次:15648

初审:繁星星 编辑:余元潇 责编:亦风 回复

1魏晓凡发布时间:2020-6-4 08:20

这是实实在在的好意见

引用 回复

212371网友o11z1q发布时间:2020-6-4 09:08

确实,经常遇到这样的转关系,而且很多预备党员转回家都不知道自己是预备党员,有的好几年还没转正。而且现在很多人搞不清楚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

引用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