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退役军人老周的“三心”驻村记

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烟墩镇海井村选调生 郑安妮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攻坚战是一场不能输的硬仗,必须解决好贫困群众生产生活问题,满足贫困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需求,这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任务能否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转业军人经过军队大熔炉的淬火和历练,他们既有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光荣传统,又有讲求实际、敢于较真、勇于碰硬的求实精神,更有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决战决胜的工作作风,这些都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不可或缺的优秀素质。

  周红飞,原第二炮兵某部团副政治委员,2014年11月转业到安徽省芜湖市市贸促会工作,2017年4月选派到芜湖市南陵县烟墩镇海井村驻村帮扶,老周这一待就是四年。驻村四年来,他以一名军人的担当和责任,扎根一线,埋头苦干,勇于创业,一心为民,为当地群众做成了好事一件件、实事一串串。

  退役人生永不褪色,永葆初心

  老周在部队24年间,一直驻守在艰苦地区,工作扎实,多次立功受奖,因其孩子年幼,爱人是临床医生,平时救死扶伤任务重,经常值夜班,转业回乡以期多分担照顾家庭。但在2017年4月26日接到驻村帮扶任务时,他毅然决然地接受任务,继续发扬着舍小家顾大家的革命精神。

  刚接到驻村扶贫任务时老周的爱人颇有怨言,好不容易盼望着一家团聚的日子却又要继续扛起一个人照顾家庭的重任,老周为了做爱人的工作,将她带到村里走了一圈,踏着泥泞的村路,听着繁重的扶贫任务,他爱人掉下了眼泪。为了不影响他的工作,爱人一口饭也没来得及吃就独自回城,并深情告诉老周:“村民生活太难了,我们都是党员,既然组织派你来了,你就放下包袱,真正为老百姓脱贫致富做点事,家里的事我继续扛着

  老周的母亲早逝,孩子出生以来一直由其爱人一个人单独照顾,二十几年来爱人既当爹又当妈,还要工作学习照顾家庭,甚至经常带着孩子上夜班;孩子从小到大吃遍了百家饭,一个人上学放学,爱人值班时自己做饭洗衣服,看着孩子坚强独立地充当了家庭小男人的角色,老周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总是希望能抽出一点点时间陪一陪孩子,力所能及给爱人减轻一点负担。可是这场脱贫攻坚战是一场硬仗,入伍时的铮铮誓词他怎么也无法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刻准备战斗”。

  海井村是南陵县最远最偏的一个贫困村,距离芜湖城区近百公里,刚开始驻村时由于交通不便,需要转乘几次农村中巴车再骑电动车才能到达村部,近两年政府给驻村人员配备了电动汽车,扶贫干部的交通问题才得到了改善。一到周末,老周忙完了村里一周的事,首先想着就是回家亲手给爱人做一顿晚饭,陪孩子打一次球,去弥补一点点对家庭对孩子的愧疚,可是路途遥远放心不下村里的事,交待完这个交待完那个,每次到家时都已万家灯火,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就为等他回家吃一顿难得的团圆饭。

  铁汉柔情心系群众,献出真心

  扶贫路上的酸甜苦辣写满了生活。在2017年秋收时节,为更好掌握贫困户动态情况,做好“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工作,老周白天顶着烈日去因病因残致贫的廖大妈、彭大叔家问问稻子熟了需不需要帮忙收割,利用晚上时间去走访白天出门干活的贫困户。一天晚上走访完两户以后,想起贫困户老余家的妻子近两天生病了,放心不下,趁夜赶到他家看是否需要帮助,出门时外面已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骑着电动车返回村部宿舍的路上,夏季的雷电不约而至,倾盆大雨从头灌下,到村部时已成了一个实足的“落汤鸡”,这也是他前几天在扶贫路摔伤腿后康复中的又一次受挫。一个七尺男儿,一个顶天立地的军人,那天晚上含着泪写完了当天的扶贫日记。

  老周时常讲,扶贫使他产生了许多感悟,最深的是只有带着真情去帮扶才能捂暖贫困户的心。不管是哪方面致贫的贫困户,最缺的还是内心的温暖和实实在在的帮助。他所帮扶的贫困户邹友华与她丈夫两人相依相靠生活了一辈子,2018年2月底她的丈夫因病去世,她受到很大精神打击,整天不愿出门也不和别人讲话,那段时间老周几乎隔一天就到她家去一趟,跟她话家常开导她,一段时间后邹友华的心情开朗了,也慢慢走出了失去亲人的痛苦中,多次逢人就讲,周队长比她自己的孩子还要好。

  春节疫情期间,老周到村里贫困户方国胜家给他们送防疫物资,在讨论制定今年的脱贫攻坚计划时,方国胜忧心忡忡地对老周说:“我是村里的贫困户,自己也想尽快过上好日子,不想给政府添负担,往年我都是到上海打工,今年受疫情影响,不能正常出门务工了,再加上年纪比较大,一转眼都58岁了,很多工厂都不收,最近都为工作的事情愁死了!”

  方国胜的话,老周听在耳里,记在心里。老方困难,大家都为他担忧,当年老婆生病住院,全家举债给老婆看病,仍然没有能挽回她的生命,这些年老方也是辛苦啊!虽然在国家的扶贫政策帮扶下,日子才刚有起色,现在受疫情影响绝对不能出现返贫的情况。安慰他几句后,老周在回村部的路上就想起了主意:“目前我县正大力发展快递物流智能装备制造业,陆续落户了一批优质企业,现在县政府正鼓励和支持本地人就近就业,企业也拿出了一大批岗位求贤若渴,老方在家门口一定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

  说到就要做到,老周拿着县里人社局的招聘宣传单,来来回回仔细翻了好几遍,工作岗位虽然齐全,但是大都有年龄限制,可是只要是有一线希望,就不能放弃。老方虽然年龄大,但工作经验丰富,还是打电话问问吧,就这样忙碌两天,打了二十几个电话,亲自走访了好几家企业,事情终于有了转机,一家机械加工企业同意了。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及这样的庄严承诺。眼下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越是节骨眼上越不能松懈,用老周的话说就是:“我们基层扶贫工作人员更要扑下身子,时时刻刻为困难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献出真心,才能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

  一户有难决不收兵,下定决心

  路修好了,水渠通畅了,路灯装上了……近几年来,海井村在老周的带领下,向基础设施薄弱等制约贫困村发展的关键因素“开刀”,村容村貌、民生事业发生的变化有目共睹。近几年前前后后共修建了逾11公里的水泥路,21个村民组道路100%修建了砼路面,95%的水塘得到了清淤改善,3.2公里高标准农田沟渠得到改造,村办公楼、卫生室、贫困户及困难群体的危房全部进行了翻新修缮。

  原先村里一段重要的路,没有通路灯,老周走访时很多村民反映夜晚出行不便,在接到群众反映的问题后,老周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在230米靠近居民集中居住区的道路边,新装了20余盏路灯,路灯装上后大家高兴坏了,现在晚上出门散步、跳广场舞的人越来越多了。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潘泽流是石杨村民组组长,现在一见到老周就紧紧握住他的手,心上说不出的感激。

  产业脱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海井村因土地贫瘠以前一直没有好的产业发展路子,只能祖祖辈辈守着一亩三分地种水稻及常规农作物,但是这只能解决吃饭问题,要摆脱贫困,就要改变现状、创新思路,这是刚到村困扰老周许久的问题。在多次实地走访调研后,老周发现村里气候环境比较适合白茶种植,借鉴白茶发源地浙江安吉模式,老周带领两委班子做了大量的群众工作,引进了浙江安吉的茶商,盘活了荒山,与茶商签订了30年经营权转包,这样在转包期限内村里可获得村集体经济收入300余万元。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现在的海井村因地制宜,形成了以菊花、白茶等特色种植产业,逐步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当前,村里的菊花种植面积达50余亩、白茶种植面积达400余亩,有效带动了16户贫困户固定就业、200余人次贫困人群的临时性就业,户增加经济收入在1000-6000元之间不等,特色产业已成为海井村增强发展后劲、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实现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有力引擎。过去的贫困村交通闭塞,土地贫瘠零散,农业经济发展单一,集体经济匮乏,现在村集体经济每年可稳定增收30余万元,完成了3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脱了贫,贫困村出了列。

  老周经常说:“无论何时何地何工作,无论是否身着橄榄绿,一年当兵一生是兵。作为一名军转干部,一名光荣的退役军人,这场打响在贫瘠战场上的脱贫攻坚战,我们肯定能打赢,有一户未脱贫,我就要扎根在这个地方,决不收兵。只有千千万万的我们奋勇拼搏,全国人民才都能过上幸福的日子,国家才会越来越强大。”

发布人:12371网友0pnzk9 发布时间:2020-6-5 15:18 收藏 阅读人次:4537

初审:韦卡 编辑:亦风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