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下里巴人”有何不可?

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铜鼓镇人民政府 侯桂菊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下里巴人”“阳春白雪”,前者通俗,后者高雅,但“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想要做好基层工作,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接地气、赢民心才是关键。党员干部少一点“阳春白雪”,多走田边地头,干事干净利落,说话通俗易懂,直奔主题,那做“下里巴人”又有何不可?

  “下里巴人”是做平常事。为民做事不只是制定了多少条政策,写了多少篇调研报告,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政绩工程欺上容易,瞒下却很难。“涉浅水者见鱼虾,入深水者见蛟龙”,基层的情况非常复杂,镇与镇、村与村之间有很大的不同,各式各样难题更甚。只有通过党员干部身心俱入,与人民群众一起上山下地,一起忙活在田间地头,多和群众闲话家常,才能真正了解当地情况,既要走先进,也要走后进,沾有土气的“政策文件”和理论做法才更接地气,才能因地制宜地开展当地生产和发展工作。当基层工作成为我们党员干部日常中的“平常事”,面对难题多走几次,多想想办法,相信再难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下里巴人”是做平凡人。“平凡”不等同于“平庸”,党员干部不能一味注重高平台、高起点,而忽略吃苦耐劳、谦虚好学的平凡品质。做平凡人不等于浑浑噩噩、不求进取,而是指把自己看得“低”一点,把群众举得“高”一点,以民为师。“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问政于民方知得失,问需于民方知冷暖,问计于民方知虚实,问策于民方知真伪,群众最为智慧,群众最有力量。党员干部要把向群众求教当作一门长期的必修课,常怀学生心态,主动拜群众为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向实践学习,把基层当作课堂,把实践当作教材,走进基层、走进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从基层群众中汲取成长、成事力量。

  “下里巴人”是讲平白话。在生活中,政策宣讲我们没少听,其中不乏语言运用丰富,讲解有力度、深度的大师,但大多台上“激情澎湃”“口若悬河”,台下“昏昏欲睡”“稀里糊涂”。所谓平白话即是“群众语言”,就是群众听得清、听得懂、听得明、听得亲切的语言。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与群众交流,要善于把政策转变成老百姓听得懂的“土话”“白话”,比如“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撸起袖子加油干”,多一些乡土味和人情味,不含含糊糊、模棱两可,不绕弯子、回避问题,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用“接地气”的语言,把专业生涩政策同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群众感到亲切、自然、易于接受,才易于引起情感共鸣,形成价值共识,理论政策才得以落实,工作得以推进。

  党员干部务必端正态度,摆正观念,牢记自己是群众的一员,是人民的一部分,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肩上的责任是人民托付的,牢记“公仆”身份,情系群众、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只要能为民谋福祉,做个散发泥土清香的“下里巴人”有何不可!
发布人:猫一样的女子 发布时间:2020-6-10 08:52 收藏 阅读人次:3016

初审:楚搴 编辑:余元潇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