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党员干部的“苦”与“乐”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先滩镇 何竹梅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共产党员网刊发《党员干部的“穷”与“富”》一文,从思想和经济两个层面阐述了“穷”与“富”的辩证关系,并指出,共产党人一定要初心如磐,干净担当,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白白做事,才能投身于祖国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洪流之中。读罢此文,感慨良多。只有正确看待“穷”与“富”,才能行稳致远;同理,在奋斗的征程上,只有具备正确的“苦乐观”,才能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精益求精,且乐此不疲。

  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同志有一句“俊波快语”:让23万政和人民过上幸福的日子,是件美妙的事情。“美妙”一词,确实值得党员干部们细细品味。廖俊波同志的一言一行,都是这句话的完美注解。他扑下身子真抓实干,敢担当、敢负责、敢作为,让政和县真正实现政通人和。而这样的结果,让他付出再多,他都能从中感受到工作、事业的“美妙”。不难看出,廖俊波同志是无比“快乐”的,而他的“快乐”源于他为“人民过上幸福的日子”所付出的无比的“苦”。在百姓的“幸福”中享受“快乐”,人生之高境界也!

  面对同样的境遇,感受是“苦”还是“乐”,主要由自己的动机来决定。笔者曾遇到过一位老朋友,他自己修房子,整天累得够呛。有人问他“修房造物”累不累,他回答:“只要是自己愿意做的事,就不累。”这是普通群众最朴实的思维,但与雷锋的“为人民服务不知道累”可谓异曲同工。从中可以看出,“自己愿意”也好,“自己适合”也罢,都是从个人的意志出发的。那位老朋友认为自己修房子就是“快乐”的,雷锋则认为“为人民服务”是“快乐”的,其实,他们都很“苦”。

  诗圣杜甫面对破败的草堂,面对“床头屋漏无干处”的现实,首先想到的是“天下寒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只要有“广厦”能“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那自己就算“冻死”又有什么不满足的呢?从诗人这一发自内心的感叹,我们更能领会到他一生忧国忧民的情怀。在那战乱频繁、国无宁日的年代,尚能心系天下,情系苍生。而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将古人的情怀演绎到了最高的境界,把人民群众的“幸福”看作是最大的“快乐”。

  君不见,革命战争年代,先烈们在敌人的百般折磨下还能笑对屠刀,让敌人不寒而栗,难道不是心中有一种“快乐”的东西在支撑着吗?传承着共产党人这种红色基因的党员干部们,就当像廖俊波同志那样,在自己的岗位上任劳任怨,在艰辛中享受着为民服务的“快乐”,才会有不断的源动力。当然,有人觉得给群众谋“幸福”,党员干部就要准备“不舒服”。其实,这仅仅是从简单的物质享受来解读“舒服”而已。“吾庐独破受冻死”的“不舒服”,杜甫觉得“亦足”;为人民谋利益的“不舒服”,在共产党人看来却最“快乐”。

  君不见,在脱贫攻坚和抗疫战斗中,无数的党员干部、医务人员以及志愿者们,舍小家为大家,将“无私奉献”“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等践行在自己的行动中,忘我地奔忙,连续地战斗,他们的确很“苦”。然而,看到自己帮扶的贫困户甩掉了穷根,同步走进“小康”行列;看到自己义务执勤的小区没有一人感染新冠肺炎;看到自己帮助的患者病愈出院……那一刻,还觉得“苦”吗?不,那是一种“乐”,一种平常人难以理解,却是最“美妙”的“乐”。

  当然,要真正感受这种“苦”中之“乐”,最关键的恐怕是要能把满心的忧民情怀发自于心灵,体现于实践,敢担当、敢负责、敢作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能否把百姓放在第一位是共产党人干事创业的前提。“只要是有益于党和人民的事,就坚决干,一刻不停地干”,只有能够在艰辛的付出中感受“快乐”的人,才能够真正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党员干部的“苦”与“乐”,全在“利”“义”之间,只有用行动来兑现承诺,那份“快乐”才会永恒。
发布人:云天一鹤 发布时间:2020-6-15 06:54 收藏 阅读人次:3228

初审:钟辉 编辑:水见文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