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青年干部之以“物态变化”祛“形式主义”

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大东街道桥东社区 潘文静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其中,“决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等要求振聋发聩,引发网友热议,社会各界纷纷点赞,有效激励了广大青年干部苦练“内功”、求真务实、担当作为。

  将勤学苦练“熔化”于脑,让不正学风“蒸发”。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的殷切希望,更是对我们青年干部提出的工作要求。打铁还需自身硬,党的干部若是没有深厚的知识底蕴和较强的理论基础就难以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无法将政策理解透彻,从而影响工作的开展。这就要求我们青年干部善思乐学、见贤思齐,常怀空杯心态,平日里向书本学、工作中向同事前辈学、向群众学、向榜样学。年轻干部的成长关系着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也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命运、百姓的安居乐业。而在干部队伍中仍有部分同志干业务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写材料照搬照抄、投机取巧,导致学用脱节、闭门造车,如“井底之蛙”,无法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青年干部肩负历史使命,必须掌握干事创业、带领百姓脱贫致富的本领。所以,在勤学之外,还要求青年干部“苦练”,学以致用、消化吸收,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只有把不断“充电”作为生活习惯和政治责任,才能使自己精神开阔、思维创新、才干增长,令不正之学风逐步“蒸发”。

  将奋斗实干“液化”于心,让创业激情“沸腾”。脱贫攻坚即将全面收官之时又逢疫情防控任务紧迫。严峻而复杂的形势正是检验党员干部的“试金石”,只有敢啃硬骨头,勇当排头兵,到脱贫攻坚最前线、深入最艰苦的基层去实践锻炼,听百姓心声、经风雨捶打、历“九九八十一难”,方能求得“真经”。但是,在基层,部分地方只顾面子失里子的形式主义问题屡见不鲜、屡禁不止。像领导调研,拉来能说会道的老百姓,提前“通气儿”描绘美好画面;上级检查绿化,动员全村齐上阵“退耕还林”;搞活动靠“摆拍”等,这种行为无异于“饮鸩止渴”。不利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且消磨好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更是损害了人民根本利益。外表美只能取悦一时,而内心美方可经久不衰。人如此,事亦如此。表面功夫,安能长久?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作为青年干部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识和推陈出新的发展眼光,以“钉钉子”的精神到基层“淬火”,撸起袖子埋头苦干、实干、巧干、加油干。干出一幅和谐锦绣、干出一片蒸蒸日上、干出一曲喜气洋洋。

  将忠诚担当“凝固”于行,让为民情怀“升华”。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基层工作的最终评价标准是人民群众满不满意,而不是领导满不满意。青年干部要以“担当”为本,时刻谨记自己人民公仆的身份,明确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青年干部更要明白,长久以来,广大人民群众对形式主义深恶痛绝,其存在可谓有百害而无一利,如“过街老鼠”。要彻底根除形式主义,青年干部义不容辞,更应从自身做起,把责任举过头顶、把百姓放在心中、把使命扛在肩上。宁可听领导的骂声,绝不听群众的哭声。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品格。风浪面前,青年干部要做搏击风浪的海燕,而不是蜗居一隅的企鹅。脚踏实地、扎实肯干,不推诿扯皮、不拖沓敷衍,敢于直面工作中的问题与挑战,要有承担责任的魄力、迎难而上的勇气,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担当精神和敢拼敢闯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
发布人:静艺 发布时间:2020-6-15 16:43 收藏 阅读人次:3294

初审:杨南方 编辑:亦风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