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先过自己“这道关” 再过编辑“那道关”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路南街道办事处 方文舟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写文章,期待发表,公之于众,有认同感,能激起共鸣,应该说是每位作者的心愿、梦想和追求。但即便是资深作者,也未必能做到写一篇就发表一篇,更何况一些“半路出家”的业余新手。

  10多年前,带着经常写稿却少有发表的疑问与老前辈交流,他嘱我曰:“先过自己‘这道关’,再过编辑‘那道关’。”见我不解,便谆谆教诲道:“每写一篇,都要‘掏空自己’,在自己的知识范畴内,毫不保留,改到不能再改为止。你写稿有没有用心、努不努力?从选题准不准、思路清不清、语言顺不顺等方面,编辑一看便知。”姜,还是老的辣!此后,我每写一篇,都尽力写到山穷水尽,改到不能再改,逼着自己不停地过关、过关,结果不仅中稿率有所提升,对于其他工作的触类旁通、学思践悟也大有裨益。

  先过自己“这道关”,就是要不停地积累。写作是一件苦差事。但写作毕竟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创作活动,写出满意作品后的获得感、成就感与幸福感,是不可替代、无法比拟的。或因如此,吸引着有志于写作者年复一年地埋首案头、自找苦吃、笔耕不辍、百折不挠。先过自己“这道关”,表面上看是文章的“质量关”,其实背后反映的也是较为复杂的综合“积累关”。积累,见思想,见学识,见专业,见韧劲,见修养,见境界……同时,附着在“积累”之上的,还应当有淡泊名利、独立思考和个性化表达。写作,归根结底是一种语言表达艺术,要把思想与语言精准地结合在一起,清楚地表达出来。不可无病呻吟、泛泛而谈,也不能信口开河、言不由衷,更不该“近亲繁殖”,“复制”“粘贴”。积累,最基础的就是要确保“输入”大于“输出”。不停地读书、读报,读有字之书、读无字之书,结合工作仔细研究,才能为“思考”、为“写作”提供丰富的源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积累多了,抓问题就能抓得准,表达起来也不显生硬。一针见血、抽丝剥茧,条分缕析、娓娓道来,都是积累的功夫。积累,如水到渠成;悟性,似春暖花开,都要在“时间”里发酵、酝酿,越长越见功效。

  先过自己“这道关”,就是要对作品负责。“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自己创作的作品,即便是不起眼的“千字文”“豆腐块”,亦当敝帚自珍,如同自家的孩子,容不得半点“不顺眼”。早年带我的新闻干事曾三番五次地告诫我,投出去的稿子就是产品,署名就是贴上的标签,要有精品意识,否则就会“砸牌子”。无论是写新闻,还是写言论(发表在网络媒体上就是“网评”),针对性强不强?立场是否正确?引用的材料来源是否权威?是否具有说服力?逻辑通不通?语言顺不顺?有没有文字差错?这些问题几乎一直伴随着我写作的始终。过自己“这道关”,就是跟自己较劲,以自己为敌,怀疑自己,推敲自己,即便如此,有时仍然避免不了“漏网之鱼”,令我如芒在背,惭愧不已。过自己“这道关”,学识、专业、修养、心态,积累越丰富关口越高,常怀敬畏之心,常存兢慎之态,才能让自己多些坦然,少些惶恐。对作品负责,对自己负责,不给编辑“埋地雷”,在内容上就能自觉去掉失实、失真的部分;在思想上就不会拿一些空洞的“大话”来“唬人”;在文字上就不会流于形式、哗众取宠;在逻辑上就不会前后矛盾、经不起推敲。

  先过自己“这道关”,就是要拿出高标准。任何一个刊载平台都有其选稿用稿的标准,大报大刊大网的标准会更高。写作如同跳高,只有一点一点增加高度,才能显示自己的进步和实力。否则,轻轻一跃就能跳过去,没有挑战没有压力,就不会“逼”自己“更进一步”。矢志攀登的人,不会畏惧于险峻挺拔的高峰。击楫中流,逆水行舟,“一篙松劲退千寻”,对于写文章,更是如此。写作,“三天不写就手生,一天不学就断电”,从来没有不进不退、不前不后的“平衡状态”“中间水平”。立足于自身实际、工作岗位和专业需要,树立最高标准,“跳一跳,摘个桃”,拿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追求,就能促使自己始终朝着“小目标”前进、攀登。写作,处处留心,时时钻研,勤于思考和积累,就会功到自然成,无技也灵巧。学思践悟,写改校发,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严格把好自己“这道关”,不出现政治上、思想上、文史上、常识上、逻辑上等方面的偏差,稿件质量过硬,作者信誉可靠,编辑在选稿用稿时自然会“优先考虑”。倘若作者的水平仍然达不到编辑的标准,更应当“咬定青山不放松”,驰而不息、锲而不舍,柔弱的水滴也能穿透坚硬的石头。

  编辑选稿有其内在规律,有时也有外在需要。作为作者,只有认真写好“每一篇”,持之以恒把好“这道关”,至于编辑的“那道关”,就不再是望而生畏的难过“门槛”,而是矢志追求的价值“标高”。
发布人:一默如雷 发布时间:2020-6-16 13:04 收藏 阅读人次:3296

初审:韦卡 编辑:水见文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