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父亲的职业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夏元秀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记忆中,父亲一生从事过多种职业。由于家境贫寒,父亲小学刚毕业,就跟着爷爷学着干农活了。十七岁那年,爷爷奶奶相继去世,认识几个字的父亲开始了他的第二份职业——大队会计,其实也只是个兼职,田里地里的农活还是要干的,特别是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父亲更是披星戴月地在田间地头劳作。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姐弟三个都到了上学的年龄,而学校要翻好几座山头才能到达。为了改善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父亲毅然卖了老宅,满怀期待地带着我们来到了城里。

  那时,我们的小镇还是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城乡结合部,没有租房一说,父亲善良的朋友无偿地将他们放杂物的土坯屋借给我们居住。土坯屋年久失修,四面漏风。手巧的父亲拉来黄土和白石灰,将土屋打理得平整雪白。有了安身之所,又千方百计地托人安排好我们的学校,父亲这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父亲在城里从事的第一份职业是泥瓦匠。父亲没有学过泥瓦匠的手艺,但他说乡下长大的男人,没有什么不会做的。果然,没过几天,建筑工地就接受了父亲,并定下每天五块钱的工资,那是当时最高级别的工资了。

  渐渐地,口碑好了,人脉多一些后,父亲开始承接一些小工程,比如修建院墙、打灶贴砖等活儿。夏天的时候,每天出门父亲都会带一大瓶凉白开,渴了,打开瓶盖嘴对嘴地猛灌,父亲每次喝完水后,都习惯地长长“啊”一声,似乎很满足的样子;冬天的时候,我每次偷偷地去看父亲,他总是脱了棉衣,穿着满是灰尘的破旧内衣,累得汗流夹背,他却边干活,边惬意地哼着不知名的小调。

  九十年代初,在父亲的辛勤打拼下,我们家终于在城中村建了自己的小平房,也有了一些小积蓄。头脑活络的父亲,抓住城市建设的大好机遇,果断地拿出积蓄,又贷了一万六千元的款,买了一辆“神牛”拖拉机,开始了他在城里的第二份职业——司机。

  母亲自豪地说父亲是天才,这话我信。因为父亲买了车后,也没见他跟谁学过,但他不仅会开,而且还会修理。拖拉机烧的是柴油,冬天的早晨常常打不着火,父亲用一根长铁丝绑上棉絮,沾上柴油在发动机下慢慢地烤,不一会儿,拖拉机就“突突突”地叫了;夏天,拖拉机的油路塞了,父亲在车下垫一块破布躺上去,等他满身黑汗地从车下爬出来后,拖拉机准能修好。

  本以为父亲从此会将司机这一职业进行到底,但是,四十六岁那年,父亲突患脑血管意外,经过抢救,仍落得行动不便,说话也含糊不清。那段时间,父亲很烦燥,他常常对母亲发火,母亲喂的饭他也不吃,宁愿弄得满身满脸都是饭粒,他也倔强地要自己来。

  幸运的是,通过治疗,一年后,父亲除了说话声音没以前宏亮外,居然行动自如了,只是,医生一再叮嘱,行动颠簸、噪音又大的拖拉机肯定是不能再开了。

  操劳半辈子的父亲哪里闲得住?他又想重操旧业去做泥瓦匠,但人家都知道他身体不好,不敢用他,父亲很失落。有一次,父亲跟一位路过歇脚的河南老头拉起了家常,得知,在我们小镇的脚下,就有无限的商机。

  父亲很兴奋,他瞒着母亲说是去朋友家玩,其实在那位河南老头的带领下,他偷偷地钻到了小镇的下水道,那天,父亲赚了十几块钱,开心极了。从此,父亲不顾我们的百般劝阻,开始了他在城里的第三份职业——在下水道捡废品。

  那年我上高三,繁重而枯燥的复习阶段让我很是厌烦,六月的一天,我逃课了,怕母亲怀疑,我不敢回家,只是百无聊赖地在街上溜达,突然,我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他正朝街角的一个下水道里钻,好奇的我也偷偷地跟着钻了进去。

  那时的下水道还没经过改造,狭窄沉闷,气味又特别难闻,有的地方仅能容一个人猫腰通过。父亲穿着胶鞋,拿着一根木棍,上面绑着一个很大的吸铁石,走几步,他就将木棍伸到脚下的脏水里划拉一下,有时候,吸铁石上什么都没有,有时候,幸运地能吸上一些破铜烂铁之类的玩意儿。父亲顾不上擦去额头的汗水,徒手将它们取下来,放进随身携带的蛇皮袋里。

  看着父亲黑瘦的身影一上一下地忙碌着,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我很想冲上去拉父亲上去,告诉他这里很危险,若是突然变天,发了大水,想跑都来不及的。但我终究没有那样做,因为我知道,父亲要是发现我没上学,一定比失去生命更痛心。我边擦眼泪,边悄悄地退了出来,并回到了教室,父亲疲惫不堪的背影,成了我学习最大的动力。

  当我们姐弟都成家立业后,父亲的身体也垮了,他再也干不动体力活了,但仍是闲不住,听说我夫家的四哥厂子里差个看大门的,他乐呵呵地带着母亲上任了,开始了他在城里的第四份职业——门卫。

  见我们一脸愧疚,父亲赶紧说:“你们也不容易,又刚刚买了房子,我和你妈没有退休金,帮不上钱的忙,能自食其力总是好的。”父亲辛劳一生,到老了,还在为我们着想。

  父亲除了会种地外,没有别的技能,但为了儿女的幸福,他用他满腔的爱,化作职业达人。和别人相比,父亲所从事的这些职业都不是很“体面”,但他从来不在乎。父亲忍辱负重地打拼在社会的底层,供我们读书,教我们做人,只是为了儿女长大后,不要再像他那样“没用”。

  父亲总是说自己是个没用的人,但在我眼里,父亲和天下所有的父亲一样,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坚实依靠。父亲更像一本厚重的书,在字里行间,我读懂了无怨无悔、坚韧豁达,读懂了责任、义务与一切做人的道理。
发布人:莲心 发布时间:2020-6-17 09:08 收藏 阅读人次:4167

初审:王战坤 编辑:李一画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