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为基层减负 遵守规程还需敬畏规律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路南街道办事处 方文舟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杜绝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各级党政机关充分考虑到基层工作实际,切实拿出具体举措,为基层松绑减负,让基层有更多心思和精力用在服务群众和推动发展上。然而,现实工作中基层减负还存在“最后一公里”,一些“堵点”“难点”成了基层工作者的“痛点”“苦点”。为基层减负,需要上级机关锲而不舍地遵守规程,同时还需要敬畏规律,不以个人喜好任性而为,“减负”或许才能更大限度地激活基层工作者的潜力和动力。

  通知前细致谋划好于通知后随意调整。上级机关发通知要求上报材料,而在此过程中往往数次变动,或者是对材料内容进行规范,或者是对材料结构进行统一,或者是上报时限有所调整。总之,一次通知,后面跟着数次调整,有时甚至前后矛盾。这种“接力通知”,往往让基层操作者不知所措,有时“这一稿”刚刚完成,更新的通知转眼即到。写材料也如“一棒接着一棒跑”,转了一圈,终点又回到了起点。材料的起草,有其自身的规律,也有其运作的规程。尊重规律,遵守规程,是推动工作的必然选择,倘若不按规律、不守规程,任性“调整”,工作就成了“负担”:不仅仅是增加了撰写、协调的工作量,心理负担和压力也不言而喻。为基层减负,有时并非减少某项工作,而是在工作中多些规则意识,多些敬畏意识,少些“朝令夕改”“前后抵牾”“出尔反尔”,就能让基层集中精力做事,放下包袱干活。“减负增效”,有时何其简单,就是在安排某项工作前细致谋划、三思而行、一锤定音,好于一次又一次地微调、推进、催要。

  随机工作切勿变成随意安排。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但常抓的都是纲领性工作,此外经常穿插一些随机工作,也就是日常性工作、短期工作、“带着干”的工作。正如一台戏,有主角有配角,有主调有插曲;工作亦是如此,有的分量重有的分量轻,有的占主要有的占次要。然而,一些随机工作往往扮成“主角”模样,“时间紧任务重”,非要“摆在重要位置”不可,结果不仅挤占了基层精力,而且与大项工作、主要工作相冲突,让基层陷入忙、乱状态。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个别部门不甘于当“配角”,要在基层当“主角”,片面强调其重要性,或者在检查、考核、验收之前搞突击,“补欠账”,准备“一口吃成个胖子”。由此不难知道,凡是“负担”,往往是违背规程和规律的蛮干和盲干。

  材料“模板”纠治不了粗制滥造。基层材料往往质量不高,几乎成了“通病”,这是岗位决定的,即便是想提高,也应当有一个积累与进步的过程。或许上级部门出于“好意”,在要求上报材料时附有“模板”,但这个“模板”往往“放之四海皆准”,有一般性而无特殊性,基层往往“套不上”,于是,不仅模板的“参考价值”打了折扣,而且围绕“模板”进行“复制”“粘贴”“近亲繁殖”的不在少数。文字材料令人诟病,往往是“文无定法”,本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只要把人、事、情、理、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问题讲得清楚明了即可,而“穿靴戴帽”“提炼拔高”,往往成了“负担”,既伤害了基层材料的“原汁原味”,又容易让一些无关紧要、正确的废话喧宾夺主、占了篇幅。文风的背后是作风,作风的背后是党性,一级有一级的担当,一级有一级的挑战,同时,一级也有一级的水平,让基层“质量很高”往往是懒政的表现,这当然违背了规律和规程。真正让基层讲真话、报实情,不拘泥于某种格式和模板,“减负”就落到了实处。
发布人:一默如雷 发布时间:2020-6-18 08:54 收藏 阅读人次:3333

初审:吴晓 编辑:水见文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