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党务论谈

探寻写稿、上稿“抄之道”

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梅白镇人民政府 金星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写稿、上稿是谁的事”引起诸多网友的热烈讨论,而安徽省的陈倩老师的《探寻写稿上稿“水之道”》让我记忆犹新。当然,陈倩老师所言之“水之道”并非讲述如何写水稿,但我今日所言之“抄之道”,却是在探寻如何去抄。

  笔锋初启,求知若渴,乐于抄。

  犹记得初次接触文字工作还是在2016年9月份,我这只仅到岗两周的文字小白被委以起草当年我镇党代会、人代会工作报告的重任。听闻这个“噩耗”我不禁欲哭无泪,感觉自己仿佛被置于火上爆烤,与烤肉就只差那么一小撮的孜然了。为什么是我?是我做错了什么?我又该怎么做?在灵魂三连问闪烁不停、前辈“天下文章一大抄”之音绕耳不绝的状态下,我懵懵懂懂开启了我的写稿之路。

  将历年的工作报告拷贝到电脑桌面,编上序号1、2、3……然后苦大仇深地盯着电脑屏幕发呆、发呆、发呆……(此处至少省略了一万个发呆),最后终于鼓起勇气拿起我的小本本写写画画。“嗯,这个数据要更新保留,抄下来”“额,这句话很不错,抄下来”“嘿,这个提法很新颖,抄下来”“哈哈,这居然有个错别字,抄……这个不能抄”……在圈圈画画之间,两个报告的形象逐渐立体化,写作思路也渐渐打开。虽一路磕磕碰碰,但最终也算比较圆满地完成了起草任务。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生而知之者终究是绝少数,对像我这样的绝大多数人而言,笔耕之旅无异于从零开始,平地起高楼。就应坚守“求知若渴”的探索心,乐于攀上“巨人”的肩膀,抓住一切机会疯狂地“抄”,向书本抄经典,向同事抄经验,向群众抄民声……充分夯实我们的知识储备。

  笔至中途,吹沙见金,善于抄。

  同样是9月,不过这次是2018年。至今还记得“对于抄袭行为,虽三令五申,但仍有小伙伴踏线,现将相关情况在群内作通报”那短短的34个字所带来的火辣辣。我的名字在那简短的群通报内高频抢镜了3次,2次抄袭他人作品,1次抄袭我自身作品。或是出于对单独交办的此项工作的抵触,或是出于敷衍了事、草草结尾的心态,我确实在写作中应用了“Ctrl+C”和“Ctrl+V”的手法,将别人的成果简单直接地改姓易名。

  诚然,对我这种文字小白而言,“有事问百度,写稿找网络”是快速完成写作的捷径。但是过度依赖这条捷径,最终的结局必然是误入歧途。当我还在为自身的“小机智”沾沾自喜之时,却不知自己早已被绑上了“耻辱柱”。

  但完全脱离“抄”,对我这种文字小白而言,确实又难以下笔。在痛定思痛之后,我发现写稿不是不能“抄”,而是不能用手“抄”,而要用脑“抄”,也就是要善于“抄”。如同抄袭和借鉴,用手“抄”和用脑“抄”的区别也在一线之间。用手“抄”即简单的复制粘贴拼接,只是将相同的语句放到了不同的地方。而所谓用脑“抄”,就要带着清晰明确的目的去抄,要结合自身文稿语境的特性去抄;要将别人成果中的杂质抄漏掉,要将别人的成果中的精华抄进脑,再用自己的言语抄出脑,呈于纸上。如此,“抄”便不再只是抄。

  笔墨渐浓,推陈出新,别于抄。

  这次是今年6月,按照组织安排我到了市档案馆参观学习,期间我特别关注了档案馆留存的公文文稿,发现30年前的公文文稿和现在的公文文稿是如此的相同又不同。“坚定不移推进”“始终坚持”等辞藻让我感到如此的眼熟,但结合紧随其后的内容却又让我确信这是初逢。在柔晕的灯光下,我仿佛与革命前辈们进行了一场跨越时光的交流。虽时光流转,但历史仿佛总有重合之处,“天下文章一大抄”之论也确有其市场,但同样是重复写着前人写过的文字,讲着前人讲过的词句,“抄”成了诗仙名垂千古的也仅有李白一位。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对于从事文字工作的我们,更应深知我们是活生生的人,不是只知道机械复制、粘贴、拼接的机器。我们可以从“抄”开始,却绝不能以“抄”结局。

  撰文犹如在思想的田野深耕,也许最初我们能得到的种子都一致,但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目的却能让我们各自收获千差万别的果实。 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撰文不能仅停留于“抄”的层面,我们更需要在“抄”的过程中使用上自己的独家秘方,加入点自己的“东西”,调制出专属于自己的味道,如此自成一派,有别于抄,方能出于“抄”而胜于“抄”。

  当然,这也是我这只行走在“抄之道”上的文字小白前行的方向。笔耕之旅,犹如“正入万山圈子里”,但只要“心所至,笔随之”,终能见识到山外的风景。
发布人:小鸡瞪蘑菇 发布时间:2020-6-18 15:02 收藏 阅读人次:2714

初审:楚搴 编辑:余元潇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