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从长计议”把扶贫产业做优做强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钟晓林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产业扶贫,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通过制度安排、政策支撑、思路引导、强化落实等重大举措,基本形成了稳定、长效的产业扶贫制度和体系,有效撬动贫困地区发展点、立足点,推动地区以产业振兴、产业兴旺为重要抓手逐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期,如何最大化巩固产业扶贫的脱贫成果,进一步实现更大范围的人民脱贫致富,有效衔接和实施乡村振兴,成为我们必须答好的时代“命题”。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也是一个地方发展的长远之策,长远之策就应该积极探索谋划与其匹配适应的“长远之道”。笔者认为,要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在聚“人”、育“产”、延“链”上下足功夫,解决好产业扶贫过程中“谁干、怎么干、干长久”的问题,才能把扶贫产业做优做强、落实落地,为人民增收创业提供优良环境和平台,推动扶贫产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领。

  要在聚“人”上下功夫,注重激发企业、贫困户参与产业扶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个地方要发展产业,其前提是要有“人”。如果单单靠政府主导推进,没有龙头企业的参与引领,没有贫困群众的主动支持,产业是不长远的,是不可能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的。特别是一些刚刚脱贫或正要脱贫的地区,产业基础相对薄弱,或因异地搬迁等原因产业几乎处于空白,这就需要通过政策倾斜、制度设计等方式激发社会企业以及贫困户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参与到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中来,成为凝聚地方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一方面,要通过“奖补”政策,鼓励产业化龙头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建厂;采用以结果为导向的资金分配方式,在财政贴息、贷款、补贴等政策支持方面,向带动贫困群众脱贫效果明显的企业倾斜,为市场发挥作用提供良好环境。另一方面,要深化开展“扶贫更扶志扶智”行动,通过实行扶持与劳动挂钩的“扶勤不扶懒”的差异化措施,积极探索和创新资产收益扶贫方式,将具备条件的产业资产股权量化给贫困村、贫困户,激发贫困人口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凝聚人民群众参与支撑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要在育“产”上下功夫,探索合理、适宜、可持续的产业利益联结机制。产业的发展,不仅要注重其产业的精准性、适宜度,也特别强调产业的长远性、可持续性。且看那些已形成规模化的产业,比如陕西柞水“木耳产业”、山西大同“黄花产业”等,无不是从因地制宜地探索实践、到注重长远发展的精心培育、不断发展壮大,才使得产业发展适宜地方发展,走出了一条稳定长效可持续的脱贫致富之路。而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关键是要有稳定的长效的利益联结机制,才能保证和支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由于不同农业产业的产品特征、生产周期等根本属性不同,不同产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松紧度也各有差异,因此,需要结合地方实际,探索出合理、适宜、可持续的产业利益联结机制。一方面,要通过继续发展大户、合作社等中介与分散农户形成相对稳定的关系,既深化农户与农户之间的联系交流又凝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另一方面,要注重龙头企业等与农户之间稳定长期的利益联结机制的建构和深化,比如可以运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促进企业与农户构成利益共同体,共建共享、互利共赢,实现企业与农户利益最大化,推动产业扶贫顺利开展、取得成效。

  要在延“链”上下功夫,推进产业融合、升级,延伸产业链条优化扶贫成效。从目前产业扶贫实践来看,虽然确实形成了许多产业化、规模化的扶贫产业,但在部分产业发展中仍然呈现出产业趋同、特色产业优势不明显、经营主体带动能力不强等共性问题。究其原因,就在于产业的延伸融合发展不够,局限于仅仅关注产业自身的发展,而未能有效推动产业链的延伸、拓展和融合等,导致产业模块单一、产业链条不通,产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不能长效稳定支撑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要注重结合地方人文特色、优势资源,不能简简单单复制别人的路子,要坚持因地制宜和长远规划,坚持改革创新和协同推进,推进产业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出一条环保、健康、稀有的产业发展之路。与此同时,要有前瞻性思维和全局式发展理念,注重整合技术、生产、管理、市场等各个环节,推进产业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科学合理地将地域小产业、低能产业等进行融合发展,实现从原材料生产向生产、加工、储藏、销售产业链的延伸、拓展,形成长效稳定产业链条,逐步构建起较为完整的乡村产业体系,增强地区的就业容纳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提升扩大脱贫效果。
发布人:岩缝小墨兰 发布时间:2020-6-23 10:41 收藏 阅读人次:3421

初审:安可欣 编辑:水见文 责编:李一画 回复

112371网友xgmwsm发布时间:2020-6-23 14:47

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扶贫必须要有配套措施,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就是要求。深入实施精准扶贫,产业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要提高精准度,才能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

引用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