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党员干部包一只“满意粽”

四川省德阳市委组织部 张奇卫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水风吹殿送微凉,竹叶金盘粽子香。”一年一岁又端午,阵阵粽香扑鼻来,传统美食自然少不了粽子。在享受粽子美味的同时,广大党员干部不妨也动动手,采撷“清香”的箬叶,浸泡“果腹”的糯米,拌出“可口”的馅料,在端午节来临之际送上群众喜欢的“满意粽”。

  采箬叶,洗泥除沙,清香扑鼻,余味无穷。箬叶是最常见的粽叶,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叶绿素和多种氨基酸等成份,气味清香。箬叶的香气是天然的防腐剂,闻起来清新淡雅,也可以使粽子的味道甜而不腻、咸而不涩、辣而不辛。作为党员干部来说,需要箬叶般的“清香”。“清”就是要“清正廉明”,要牢固树立“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风险意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时刻紧绷廉洁之弦,增强防腐抗变能力。勿以贿小而为之,勿以廉小而不为,要防范于未然。古有于谦、于成龙等清官廉吏,今有焦裕禄、杨善洲等先锋楷模,皆是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香”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助人为乐;“香”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君子之行;“香”也是“吃苦在前,享福在后”的甘于奉献。这种“香”气能够潜移默化感染周围的人,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即便“人走茶凉”,余“香”也将会“绕梁三日”。

  泡糯米,晶莹剔透,甘甜可口,温饱果腹。糯米能温暖脾胃,补益中气,营养丰富,老少皆宜。糯米作为最常见的粮食,却最能“果腹”。党员干部要能给群众“果腹感”的踏实,力戒“只喊口号不发糖”的形式主义。在脱贫攻坚中,解决温饱问题,保持收入增长,使老乡感受“手里有粮,心中不慌”的踏实;在复工复产时,能够主动出击,勇担当敢作为,使企业感受“政策护航,政府助力”的踏实;在防控期间,牢守社区大门,做好全面排查,使户主感受“力挽狂澜,转危为安”的踏实。不需要做多么高大上的事情,不需要做多么浩大的工程,做到“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就足以使群众“果腹”。就像平凡的糯米一样,最质朴的颜色,最平常的味道,最能暖人心、果人腹。

  拌馅料,五花八门,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说起是咸粽好吃还是甜粽好吃?这将是一场诗史级的论战,就犹如咸豆花好吃还是甜豆花好吃一个道理。粽子的口味是多种多样,有猪肉粽、蛋黄粽、虾仁粽、红枣粽、什锦粽等等。不管是哪种口味的粽子,只要是群众喜欢的粽子,那就是值得称赞的粽子。不管是哪种发展路子,在保证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能够使群众得实惠、企业得利润、经济得发展的路子就是好路子。党员干部要能深入基层一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切实获取群众之所需。要摸准群众的“口味”;抓准当地的产业特色;找准符合当地发展的路子。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地科学制定发展方案,和群众一起撸起袖子、甩开膀子、干出样子。切不可用生搬硬套、一成不变的模式来发展,那样的发展毫无生命力、创新力和持续力,一碰就会散。“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道理大家都应该明白。
发布人:大可 发布时间:2020-6-24 10:02 收藏 阅读人次:2293

初审:图南 编辑:李一画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