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鲜辣酸 嗦出基层酣畅淋漓味

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长宁镇人民政府 史诗雨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上大学时,学校附近有一家螺蛳粉店,每每经过,那味道令人不敢久闻。曾有广西的同学想拉着我去尝一尝,耐不过她软磨硬泡,人到了店门口,鼻子已经牵着脚跑了八丈远。临毕业之际,想着不给自己留下遗憾,鼓足勇气去点了一碗螺蛳粉。捏着鼻子小心翼翼嗦了第一口,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这种味道。

  工作之前常听人说,基层苦,基层累,基层干活很颓废。到基层岗位报到前,我辗转反侧一夜未眠。而今天,回顾过去一年,到基层工作就像嗦螺蛳粉。与其听人说是何种味道,不如自己到基层看一看、干一干、尝一尝在基层工作到底是什么滋味。

  螺蛳粉之鲜,地道配方熬出醇厚汤头。

  还记得第一次下乡时,老乡听我没到过农村,就走在前面领着我认识植物,“这颗是柑橘,再过几个月就可以结果了。那边是百年的老梨花树……”这一年来,第一次走田坎,第一次上旱厕,第一次访问贫困户,第一次化解邻里矛盾……来到基层后我体验了太多的第一次。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到“上山下乡、五项全能”,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向往高楼慕大厦,车如流水马如龙”到“替山河妆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在基层经历的一个个第一次,犹如在慢火精炖中熬出的美味汤头,为我的青春提味增鲜。

  螺蛳粉之辣,鲜红辣油留香绵密入味。

  川滇黔三省嗜辣,无辣不欢。基层工作中也有一股子“辣”味。基层是和群众相处的最前沿,常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辣是植物的防御机制,而群众的“辣”也多源于不了解和不信任。四川省长宁县长宁镇关工委执行主任段姑婆曾跟我分享一个故事。有一户留守儿童,两姐弟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全家靠低保勉力维持生活。她第一次到对方家中,大孙女不愿意讲话,以冷脸待人。段姑婆没有放弃,每逢节假日,她总提米带油,拎着大包小包到对方家中走访慰问。在一次次交流的过程中,女孩慢慢打开了心结,性格也逐渐变得活泼起来。她愿意主动向段姑婆倾诉学习和生活中的烦恼。开展群众工作如同吃辣椒,而如何化解群众之“辣”?唯有多进百姓门,勤交百姓心,实办百姓事。面对群众诉求时,不摆手、不托词、不回避,以真心换真心得到群众的托付与信任。“红脸不翻脸,有辣才有味”是基层的工作常态。

  螺蛳粉之酸,老坛酸笋点缀酸脆爽口。

  曾听人抱怨,“白加黑”“5+2”不仅没有明显成效,还把自己变成一个原地旋转精疲力尽的小陀螺。都道基层干部“苦”,但“苦”味背后,更多的是挥之不去的“酸”味。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名社区干部在空间日志里记录到:“今天接到群众反映隔壁有外地返乡人员。我们上门询问时,阿姨抱怨我们的工作打扰他们吃团圆饭。说到和家人吃饭,我已经整整一个月没见到妻子女儿了。”在基层工作里中,不被人理解是常态。基层干部要学会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豁达之心,排解心头之“酸”,不被情绪所影响。只要“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无愧于心、无愧于己、无愧于人,这一点酸味不过是人生的调味剂罢了。

  在基层工作如嗦螺蛳粉一般。初次闻之,掩鼻而逃,尝过之后却是念念不忘。呲溜一口,基层的日子是鲜得卷舌、辣得过瘾、酸得上头。哪怕浑身大汗、汤汁飞溅、也要大口嗦粉!
发布人:松柏 发布时间:2020-6-30 17:01 收藏 阅读人次:3420

初审:王战坤 编辑:亦风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