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 亲和力就是生命力

重庆市渝北区洛碛镇人民政府 向璇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舟行在水上,必然要惧怕大风大浪,只有像鱼一样与大海融为一体,才永远不会畏惧暴风雨。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具备亲和力,与人民群众融在一起,始终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我们党才能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树立一个意识,服务人民是宗旨。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员干部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既通过提出并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又从人民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激励人民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尤其是要把困难群众放在心尖上,多想想人民群众需要什么,少琢磨领导上司想要什么,以“钉钉子”精神和“绣花”功夫,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事情改起。只要把价值观摆正了,哪怕走的慢一些,也总会达成目标。
        牢记一个道理,党和人民鱼水情。鱼,来自于水、依靠于水、回馈于水。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时起,就始终拥有强大而又旺盛的生命力,究其根本,与我党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是分不开的,与我党始终代表着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分不开的,与我党始终坚持为人民群众谋幸福是分不开的。党员干部总是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鱼水相依。“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作为人民的公仆,党的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马克思主义根本观点不能丢,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排忧解难,与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时刻不忘“干群鱼水情”。
        多去一个地方,沉下身子走基层。古有“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今有“只有与老百姓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能缩短心与心的距离”。基层是最好的大学,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一待就是七年,经常一边放牛、一边看书,经常和村里的老人交心谈心,他常说,“很多实事求是的想法,都是从那个时候生根发芽的,以至于到现在,每时每刻影响着我”。党员干部把工作场所局限在办公室里,过着常年空调的待遇,一张报纸、一杯茶,如此的干部难免与基层群众缺少交流和沟通,就会对群众所思、所盼、所喜、所忧了解不够。只有迈开双脚多到基层的泥土里走一走,粘一粘“泥土味”,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与心沟通,原汁原味地了解群众想什么、盼什么、要什么,听一听群众的心声,把一把群众的脉动,问一问群众的意愿,才能及时掌握最真最实的社情民意,方能有效解决实际困难。
        摆正一个位置,做好人民勤务员。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西部贫困的十八洞村。不识字也不会说“官话”的苗族大妈石爬专把习近平迎入家中,非常客气地问习近平:“怎么称呼您?”总书记自我介绍:“我是人民的勤务员。”寥寥几字,展现出大国领袖一以贯之的为民初心,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基层党员干部处于抓好各项政策落实的最前沿,是打通服务人民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力量,更要擅讲、多讲一个“勤”字,领会好群众“举手投足”所表达的含义,学会事事考虑在前头,提前发现百姓的所思、所急、所需,“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步入新时代,党员干部更加需要对照“人民勤务员”来掂量掂量自己平时的工作态度、表现和方法,找出并力求缩短和最终消除自己与广大群众的距离,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力争当一个合格的人民勤务员。

发布时间:2020-7-3 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