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党务论谈

“三会一课”要多接“地气”

辽宁省抚顺市委组织部 宋勇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三会一课”制度是党的基层支部长期坚持的重要制度,是增强党的组织生活活力,强化党员教育管理的有力抓手。然而,一些基层组织开展“三会一课”的过程中存在参与不积极、形式太单一、内容略枯燥等问题。对此,基层支部需从“地点、方式、内容”上多下功夫,让“三会一课”更接“地气”。

  选准“常来往”的地点,让“三会一课”看得来神。因农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致使一些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时产生了“不爱去”“嫌麻烦”的心理。这就迫切需要基层党组织敢于走出阵地,坚持党员“常来往”的地点在哪里,“三会一课”就开到哪里的原则。要利用空间维度,敢于打破原有特定场合,针对党员分布情况和地理位置,把会场延伸到大伙的“聚集地”,开展“院内党课”“田间会议”“树下学习”,让党员在家门口就能开好会、上好课;要掌握好时间特点,结合广大党员生活实际灵活安排时间,做到不选“农忙”选“农闲”,不选“晌午”选“黄昏”,保证党员“都爱来、方便来”。

  善用“大白话”的方式,让“三会一课”听得够味。基层支部党员年龄跨度和学历层次差异较大,若开展“三会一课”只停留在读报纸、学文件、念讲话的传统形式,则会深陷“读着原著悟不了原理”的怪圈,导致年轻党员“不爱听”,老党员“听不懂”。要善用“大白话”的语言风格,少说些“空话大话”,多唠点“白话实话”,把抽象的理论知识经过总结提炼后,由繁到简、由难到易,转换成质朴生动的语言传递给党员;要善用“大白话”的表现形式,创新探索“互动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开会方式和学习模式,让广大党员群众在“拉家常”中悟出“大道理”。

  聚焦“泥土味”的内容,让“三会一课”用得赶劲。“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三会一课”也要冲着问题去。但一些基层党组织仍习惯于“满堂灌”“一刀切”,讲的人“滔滔不绝”,听的人“云里雾里”。“三会一课”的内容若想真正“用得上”,就必须多些“泥土味”。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针对不同领域党员的年龄、性别、文化特点,择选“量身定制”的内容,打造党员个性化“加油站”;要突出实效、因势利导,既接“天线”又通“地气”,主动适应新形势和新变化,聚焦产业发展和资源优势,不断弥补党员群众急需紧缺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使大家“听完能懂、懂了能用、用上见效”。
发布人:壮壮的小王子 发布时间:2020-7-7 09:39 收藏 阅读人次:3644

初审:向阳 编辑:李一画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