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党员干部需涵养“四端”之心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航宇路街道办事处 樊蓉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四端”是孟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儒家推崇的四种德行,“四端”,即: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四端”犹如人的四肢一样与生俱来,必不可少。党员干部在工作生活中也需涵养“四端”之心。

  恻隐之心。意思是见到遭受灾祸或不幸的人产生同情之心。恻隐之心更多的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激发你对不幸之人或弱势群体的一种怜悯心理。恻隐之心,贵在一个“仁”字,在基层工作中,我们要发挥“仁者爱人”的精神,要时常怀有恻隐之心、同理心,遇事要懂得推己及人,要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民情怀,心系群众、身在基层的党员干部要重点关注贫困户、困难党员、失学儿童、独居老人等弱势群体,及时为他们送上物质上的补贴和精神上的关怀,通过物质扶贫和精神扶志,逐步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实现“鳏寡孤独者,皆有所养”。

  羞恶之心。这是指对自己犯了错误觉得羞耻和对别人干了坏事感到憎恶的心情。羞恶之心贵在“义”,党员干部要以“义”为标尺,要有起码的廉耻之心,要有“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的气节,要有明确的价值观和荣辱观。要有直面错误的担当和勇气,勇于承认错误,贵在改正错误,不能听之任之、置之不理。作为党员干部,要爱憎分明,立场明确,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做事不能背离党性原则,不能忘记为民初心,不能损公肥私,要守规矩、知敬畏,时常自警自省,做到心中有“戒尺”,方可不无愧于心。

  辞让之心。意思是做事懂得礼貌谦让。辞让之心的核心要义便是“礼”。“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是一种约定俗成的道德准则、一种行为规范,调整着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礼”于个人是学识、魅力、风度、教养等方面的体现,于国家则是国家的姿态与风范,体现的是国家的文化修养、处事原则、待客之道。尧将帝位皇权禅让于舜,体现的是他选贤任能的眼光、天下为公的胸怀;“六尺巷”的故事体现的是宰相张英宽容谦让的品性,“孔融让梨”体现的是友爱孝悌、谦让待人的美德。党员干部在为人处事中也要深谙“礼之道”,懂得谦虚礼让,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恩爱、邻内和睦、团结同事。

  是非之心。这是一个人分辨是非得失的能力。是非之心的核心是“智”,要善于观察、懂得判断,对事情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才是智者所为。党员干部要善于明辨是非,要有鲜明的是非观念、坚定的革命信仰。从国家层面,我们要有明确的政治立场,爱党爱国爱人民,坚决拥护党的领导,不跟风,不诋毁侮辱党和国家的声誉,要坚决与危害党和国家的行径作斗争,捍卫党和国家的尊严。从个人角度,遇事要善于权衡利弊,懂得取舍,面对诱惑,守住底线。舍去个人私利,换来民族大义,舍去金钱名誉,换来群众口碑;舍去贪念欲望,换来两袖清风。新时期的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荣辱观,不忘入党初心,践行为民诺言。

  孟子“四端”的主旨便是仁义礼智,是自古以来我们一直推崇的社会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宽厚待人,明礼守法,要知进退、懂谦让、识大体、晓分寸、明是非,这才是国人应有的度量和气魄,要将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发扬,让优秀民族文化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亘古长存、熠熠生辉。
发布人:蓉儿 发布时间:2020-7-8 08:34 收藏 阅读人次:3949

初审:吴晓 编辑:水见文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