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高考作文题里的“选人用人之道”

福建省东山县委组织部 黄一航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受疫情影响,备受瞩目的高考延迟一个月拉开了大幕。7月7日上午“揭幕战”上的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和往年一样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并瞬间登上“热搜”,而这其中全国Ⅰ卷的作文题目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题目中提供的材料讲述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

  这个故事,给我最大的感触是正确的选人用人之道是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齐桓公能够以国家大局为重,不计前嫌,大胆接纳并启用管仲为相,让管仲的才能有了“用武之地”,并辅佐自己成就春秋霸业;鲍叔不计较个人得失,极力举荐管仲,在成全管仲“出将入相”的同时,也显示出自己大度让贤的高风亮节。我认为齐桓公和鲍叔的做法对我们做好组织人事工作具有以下几点启示意义:

  一、为政之道,惟在得人

  试想齐桓公如果没有的宽容的心态、豁达的胸怀,怎能让一个曾经欲置自己于死地的“敌对分子”成为自己管理团队的“股肱之臣”。也是在这种“求才若渴、礼贤下士”精神的感召下,使得管仲愿意为齐桓公死心塌地、肝脑涂地,倾其所能辅佐齐桓公成就一番霸业。可见“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和“不拘一格求人才”正是我们要向齐桓公学习的可贵之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古往今来,人才战略就是实现国家物阜邦宁的大计,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说过“要把我们的事业发展好,就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干一番大事业,就要有这种眼界、这种魄力、这种气度。”

  二、得人之道,惟在公心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鲍叔无疑就是管仲职业生涯上的“伯乐”,而且鲍叔不仅仅是一般的“相马者”,而是“出于公心”的荐贤者。因为纵有管仲箭射齐桓公的“前科”,且鲍叔与管仲素有“管鲍之交”的情谊,但管仲始终能够出于公心,做到“举贤不避亲仇”,竭力向齐桓公举荐管仲为国相。不得不说,管仲是幸运的,因为有举荐者的大公无私,才能使得自己的命运发生了惊天大逆转,真可谓“管仲常有,而鲍叔不常有”!言归现实,推荐选拔干部是组织部门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而在民主推荐这一关键环节中,我们的党员干部要多向鲍叔学习,做到不凭私人感情、私人恩怨、个人好恶推荐干部,客观公正地评价、推荐干部,为组织提供精准完整的人才信息,把具有真才实学的“管仲”们都推荐出来。作为组工干部,我们更要坚持实事求是、公道正派的原则,秉持一颗“公心”,练就一双“慧眼”,善于识别和考察干部,全面客观的评价干部,把好人才“入口关”;同时也要有鲍叔那种“心底无私天地宽”的气度,对所有干部一视同仁,在干部选拔工作中“一碗水端平”,始终坚持“出于公心、甘为人梯”的行为准则。

  三、留人之道,惟在创新

  “求贤若渴、欲揽天下英才为己用”,管仲从“阶下囚”到“座上宾”,再到“国之相”,这一系列身份变化的背后,正是体现了齐桓公“爱才惜才”的留人意识。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齐桓公的这一意识在当今社会依旧具有启迪意义。“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组织部门承担着引进人才、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的职责,抓好组织部门人才工作创新,也是推进组织工作创新的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会上指出,“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除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形成具有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努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我们组织部门在今后的人才工作中,一定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不断提升人才发展领导和服务水平。转变认识、创新思路,依靠政策创新解决引才难、留才难的问题,深入研究引进人才的好办法,不断创新人才队伍管理体系建设,健全完善一批务实管用、科学规范的人才管理制度,让组织部门真正成为“人才之家”!
发布人:蝶岛文祖平 发布时间:2020-7-8 15:00 收藏 阅读人次:6696

初审:李爱国 编辑:亦风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