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用校园“有字之书”绘就青春“无字之路”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永商镇 王俊杰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7月7日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肯定他们到边疆基层工作的选择,对广大高校毕业生提出殷切期望。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青年工作、关心青年成长,特别是大学生群体。无论是藏历新年来临之际,给正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回信,还是5月17日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回信……短短半年多时间,习近平总书记4次回信无不饱含着对青年学生的殷切关怀和谆谆教诲。

  迈入新时代,青年一代唯有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使命感将青春挥洒在基层一线,将校园的“有字之书”转化为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绘就青春“无字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用校园“思政之书”绘就青春“信念之路”。“学问之道,先知后行”,在我们读大一的时候,都会学习《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书的第一章便教会我们要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马克思主义信仰武装头脑,指引实践。因此,广大高校毕业生来到基层的“第一课”要用校园“思政之书”绘就基层“信念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要将校园思政课的所学、所知、所感、所获转化为基层工作的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修好年轻党员的“心学”,筑牢思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用校园“专业之书”绘就青春“实践之路”。在高考填报志愿,除了选择学校,我们还会选择专业,进入校园甚至还会选择专业不同的方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在大学通过精准培养、精准施策,努力实现精准就业,在工作中大学生们应将校园学习的“专业课”“专业技能”转化为基层发展的动力,用“专业之书”写好“实践之路”,将“三农”发展、基层治理、市政管理等不同种类学科因地制宜与基层脱贫攻坚、社区治理、产业发展等方面相结合,制定出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最终解决民生之疾、百姓之苦、产业发展之困,实现脱贫攻坚,迈入乡村振兴,实现党的各项事业与基层发展“同频共振”“同向偕行”。

  用校园“创新之书”绘就青春“转型之路”。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创新放在首位,以创新引领发展,突出了创新的极端重要性。基层发展的转型升级离不开创新,不创新意味着基层工作“中规中矩”甚至“故步自封”,意味着基层发展昨天、今天、明天都是一个样。因此,大学生来到基层要用校园“创新之书”绘就青春“转型之路”,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将校园学习中先进的发展理念、前卫的科学技术、丰富的创新资源“嫁接”到基层工作中,将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转化为基层转型发展、科学发展,运用到生态治理、直播带货等实际之中,实现先进技术在基层一线“开花结果”,促进基层事业蓬勃发展。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青年学生唯有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将思想先导转化为基层具体实践,在西部地区,在“三州三区”,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用校园“有字之书”绘就青春“无字之路”,挥洒青春的汗水,洋溢青春的笑容。
发布人:追梦人wjj 发布时间:2020-7-9 09:00 收藏 阅读人次:2599

初审:杨南方 编辑:亦风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