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组织工作

“举贤不避仇”是大德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委组织部 王攀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史记·管晏列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

  举贤唯公,用人唯才。从这则故事中也可以看出不少选人用人之道。其中鲍叔在举贤的时候,不计较当初各为其主的“敌对”关系,从大局大势出发,向齐桓公推荐了有安邦之能的管仲,充分反映了鲍叔“举贤不避仇”的宽广胸襟和一心为公的从政品德。没有比推荐自己的“仇敌”更能有说服力,鲍叔“举贤不避仇”既赢得了齐桓公的信任,也让“管鲍之交”成为千古佳话。

  “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私心是为官从政路上最大的敌人,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一旦有了私心,初心就会慢慢变质,党性就会慢慢丧失,从而走向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对立面。就拿鲍叔来说,如果在向齐桓公举荐的时候有私心,管仲就不会被重用,齐国霸业更会难成。

  在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在举贤推优的时候就徇了私情、动了私心,平时走得近的、关系熟的,就大力举荐;平时意见偶有不和的、不经常往来的、能力比自己强的,就闭口不提,甚至念起“小九九”,还故意污蔑打压。带着私心来选贤任能,一方面不利于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一方面也让真正有才干的同志被埋没,间接影响了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举贤不避“仇”是胸襟的反映,也是政德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体现在举贤荐能方面,就要时刻谨记是为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求来推荐,是为了人民群众能过上更好的日子而推荐,要秉公心、去私心,不能被私心蒙蔽察人识人荐人的双眼,做到公平正义,做到唯才是举,才能真正选出一批好干部,形成一片好风气,干出一番好事业。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人用人机制决定了干部队伍素质和干部队伍作风。在举贤荐能的时候,要涵养大局观,发扬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善于发现贤才、选拔贤才,让更多党和国家事业需要的有用之才被推出来、用起来。
发布人:23克拉 发布时间:2020-7-10 07:40 收藏 阅读人次:2966

初审:李爱国 编辑:水见文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