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如何破解写作与工作中的“三期”困惑

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古河镇 邓丽娜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瓶颈期,又叫做迷茫期、过渡期,指的是事物在发展变化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进入到一个艰难的时期。跨过它,就能更上一层楼;反之,则可能停滞不前。无论是写作也好,又或者是工作也罢,都有一段瓶颈期,而我们如何才能平稳地度过这个“劫”,让自己突破重围更上层楼,这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也是亟待我们解决的问题。笔者愚见,只要我们坚持做到思想常“用”常“清”、写作常“丝”常“思”、工作常“做”常“新”,定能走出困境重获“新生”。

  我们应该学会做到思想常“用”常“清”。常言有道,“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我们应该学会用理论武装头脑,用实干强壮身心。我们应该学会借助党章党规这瓶“润滑剂”常常给大脑刷刷“油”,防止大脑因运转不畅而“生锈”,从而造成思想“卡带”;我们应该学会借助法律法规这瓶“清洁剂”常常给大脑去去“污”,防止大脑因沾上灰尘而“失明”,从而造成思想“蒙圈”;我们应该学会借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瓶“消毒剂”常常给大脑除除“菌”,防止大脑因病毒入侵而“生病”,从而造成思想“迟钝”。我们应该学会让思想在基层烈火的淬炼之下找到明确的方向,我们应该学会让思想在为民造福的感召之下锁定清晰的目标。我们应该学会做到思想常“用”常“清”,从而让自己的思想更有深度,信念更加坚定。

  我们应该学会做到写作常“丝”常“思”。“丝稿”,是作者用来形容自己未被采用稿件的一个词语,这不仅仅代表了作者的一种“自嘲”,也代表了作者追求更高质量文章的决心。无论“丝”多少次,都无法阻挡作者们前行的步伐。每一篇高质量的文章,不仅倾注了作者的心血,也倾注了编辑的精力,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在不断的“丝稿”之中进行反思,反思为什么文章没有被采用,是“踩雷”了还是“跑题”了呢?是过于“枯燥”还是过于“花哨”了呢?是题材不够“新颖”还是观点不够“明确”呢?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反思的问题。笔者愚见,一篇好的文章传递的是一份“情感”,它承载着作者的希望,寄托着作者的感情,凝聚着总结的精髓,因此要想感动别人先要感动自己;一篇好的文章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它就好比是一杯“美酒”一般让人回味无穷,让人越品越有感觉,越品越有味道。写作的灵感来源于哪里?它可能来源于瞬间,当写作的“瓶颈期”来临之时,我们不妨多去拜读一些其他老师写的佳作,说不定能从中受到一些启发;它也可能来源于生活,当写作的“迷茫期”来临之时,我们不妨多去基层走一走、看一看,多去群众那里坐一坐、聊一聊,说不定能从中找到一些突破;它还可能来源于阅读,当写作的“过渡期”来临之时,我们不妨多读一读经典名著、党史国史,说不定能从中悟到一些方法。我们应该学会做到坚持,学会做到边写边悟、常“丝”常“思”,相信只要我们笔耕不辍,定能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我们应该学会做到工作常“做”常“新”。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古诗有云,“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历史的车轮永远向前,唯有创新才能带来希望和突破,唯有创新才能引领发展和未来。基层工作做什么?那就是复杂的事情用心做,简单的事情认真做,繁琐的事情天天做。基层工作包罗万象枯燥乏味,可是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们却不能因此而出现倦怠的情绪,也不能因此而出现推诿的现象,更不能因此而出现逃避的心理,我们应该学会摒弃避重就轻的工作作风,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之势,坚决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好;我们应该学会抛弃按部就班的工作态度,拿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态,坚决做到用不同的方法做同样的事情。我们应该学会拒绝墨守成规、一尘不变,我们应该学会做到突破传统、打破常规,我们应该学会做到放大格局、打开思维,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做到常“做”常“新”,那么最后定能乘风破浪、柳暗花明。

  学会请教,才能让自己进步;学会总结,才能让自己成长。无论是写作还是工作,只要我们学会眼睛往下看,学会俯下身子弯下腰,学会勤学苦思、真抓实干,相信我们就一定能打破“瓶颈期”,突破“迷茫期”,冲破“过渡期”。

发布人:漫长的等待 发布时间:2020-7-23 08:57 收藏 阅读人次:1951

初审:杨南方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