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唯其不读书 毕竟是俗吏

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存瑞镇人民政府 韩秀丽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一次在一家大宾馆参观总统套间,可谓宝气珠光、豪华备至。但看完之后我仍然难生敬意,只是因为一个简单的理由:这里没有书。不管做多大的官,不读书便不过是一介俗吏。”摘自李书磊的《我们有责任向年轻的一代解说经典、解说传统》。

  早就听说李书磊这个人,然后才读到他的文章。十几年前在河大读研时期,增杰先生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是他的得意门生解志熙。解志熙还有一个同样出类拔萃的同门,那就是当时已经在中央工作,鼎鼎大名的李书磊。

  读过《宦读人生》,我分明感受到,有一种人,他们对书籍的喜爱,是与生俱来,真正融入到血液、化身在骨子里的,他们天生是爱读书、能读书、读好书的材料。也只有这种人,不管他们日后是继续留在象牙塔、流连书斋,还是跻身官场、扬名立万,书籍都会成为他们终生不离不弃的理想伴侣。

  在读书人眼里,看人的方法自然与一般人不同,他们区分官员身份的重要标尺,不是官阶品级的高低,而是文化内涵的多寡。话说得再明白透彻一点,就是那些文化底蕴深厚的官员,会自带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光芒和气质,而这种独特气质,是短时间内无法模仿复制,也无法靠外力赋予,只能靠自身日积月累的灯下苦读才能获得的。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以前常听人说。后来才慢慢有了生活体会。看一个人读了什么书、读过多少书,根本不用去翻看简历、四处打听,也不必当面询问,只需听一听他的谈吐就能了解到。有些领导干部一张嘴就出口不凡,讲话不一定太多,但必定能直指人心、抓住要点,也许只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是从他的嘴里说出来,就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就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反之,个别领导干部一张嘴废话连篇,讲的很多很久,能被人记住的太少,甚至有时候个人影响力与号召力,会直接消解掉讲话的重要性,进而影响到执行性。

  一场讲话,听者的“有心”与“无心”,并不带有先入为主的主观色彩,领导个人的能力素质、文化素养,才是对听众最有力的牵引,这也是为什么有的领导讲话群众爱听、受教,有的如蜻蜓点水、隔靴搔痒,触及不到灵魂的根本所在。

  从古至今,没读书而做官的人毕竟只是少数,很多人都是十载、二十载寒窗才求得功名、进入仕途,若只是为了知识的储备和积累,大概已经足够用了。那么做官后还要继续读书,是不是没有了必要?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如果说做官前读书多多少少带有实用性,是为了“养身”,那么做官后读书,才能算得上更高境界,那就是怡情养性,也就是李书磊在文章中所说的“养心”。

  个人认为,李书磊在不同场合竭力强调读书的重要性,除了是出自读书人的一种本能,更加是因为身处官场之中,进而衍生出的一种心忧天下的职业敏感。敏锐于纷繁复杂的人事对读书人初心、本心的消磨,所以他大力提倡做官后第一雅事,就是像曾国藩那样,官至高位、手不离书,陶冶真性情。

  古往今来,多少在官场上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最终却以锒铛入狱收场,一言以蔽之,就是他们在宦海浮沉中没能把握住自己,最终被外物迷乱了心智、走上了歧途,进而身败名裂。行文至此,突然想到了北宋名臣赵抃。当年到蜀州赴任,“唯携一琴一鹤,坐则看鹤鼓琴”。在我看来,赵抃带在身边的两样常物,更像是一部“无字书”,这部书不着笔墨,却是世间最难懂的书。非有大定力、大智慧、大格局的人,根本读不通。这部书没有放在案头,却是自始至终时时刻刻珍藏在他的心头。

  读书人读书,向来有两种读法,一种是把薄书读厚,一种是把厚书读薄,前半生读过的书,最终浓缩成赵抃官场人生中两个简单的字,那就是“清廉”,幻化成他见富贵不移、遇强权不弯、遭挫折不改,秉承一生的高洁操守。

  说到底,读书人不能为了读书而读书。为了做官、为了发财、为了锦衣玉食、为了美女金屋,这些世俗想法不但贬低了书品,也降低了人品。只有那些不为读书而读书,或者说能够借助书籍,帮助自己在精神世界、个人修养、文化内涵上得到提升的人,才算是没有辜负书籍这一美好事物,带给我们的最大受益之处。

发布人:怀来韩秀丽 发布时间:2020-7-23 10:58 收藏 阅读人次:1705

初审:杨南方 编辑:水见文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