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天问”之后 精神闪耀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应急管理局 舒晨鹏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天何所沓?十二分焉?日月安属?列星安陈?”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对天发问,欲穷尽“天”之奥秘。两千多年后,我国行星探测任务“天问系列”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于7月23日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天问的发射揭开了我国行星探测的“面纱”,踏上了探索太空的新征途。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应大力弘扬“天问”背后的新时代航天精神,以此为指引保持昂扬的斗志、踏出坚定的步伐,向着民族复兴行稳致远、奋勇前进。

  抢抓机遇,于变局中寻新机。地球与火星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地变化中,要想探测器顺利抵达火星,必须要抓住每隔26个月一次的“火星冲日”发射窗口,否则将会错失“天时”。同时要抓住“地利”,选择在海南文昌发射,利用靠近地球赤道“自转”的线速度,搭上地球的“顺风车”。“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疫情来袭,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面对世界之变局,在党中央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动复工复产,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工作、高质量完成每一项任务,我国才能在短时间内控制住国内疫情的蔓延,抓住机遇及时实现经济增长“转正”。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培养抢抓机遇的能力,做到功在平时,打好基础,做好本职工作,做实做细每一项任务,这样才能汇聚“天时地利人和”,抓住机遇厚积薄发。

  开拓创新,于新局中出成绩。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升空,进入新时代,从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嫦娥三号、四号探月成功,到如今的火星探测,一代又一代航天人艰辛付出、自主创新、不停积累、不断突破,中国航天事业艰辛与辉煌相伴,见证了我国航天事业由弱变强后的“剑指苍穹”。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动力,是社会进步的活力。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创新思维、创新思路、创新方法,方能干出创新的业绩。面对新形势新局面,要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能力,打破传统思维,打开全新局面;要敢于突破自我、走出“舒适圈”,摒弃惯性思维,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打开思路,不断注入新活力;要勇于担当,增强执行力,把各项工作落地落实,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面,交出满意的答卷、取得良好的成绩。

  攻坚克难,于困局中找出口。此次火星探测任务原本研制时间紧,加之通讯延时大、空间环境复杂、火星地形地貌陌生等因素,登陆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而我国还要完成世界航天史上尚数首次的“绕、落、飞”任务,难度系数更高。“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今年入汛以来,我国南方多地遭遇了洪涝灾害,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面对来势汹汹的洪水和极端天气,党旗飘扬、军民同心、攻克难关、“乘风破浪”,以血肉之躯铸就牢固的抗洪“大堤”。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应大力弘扬新时代航天精神和抗洪精神,在实践工作中攻坚克难。将压力化为勇攀高峰的动力,将责任转化成披荆斩棘的勇气,决战脱贫攻坚,决胜疫情防控,奋力啃下“十三五”收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骨头”。

  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科学家回信中提到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领悟“两弹一星”精神和新时代航天精神,疏浚思想源泉,汲取精神力量,为实现民族复兴砥砺前行,勇往直前!

发布人:绕树三圈 发布时间:2020-7-24 09:08 收藏 阅读人次:4619

初审:王战坤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回复

1千柳发布时间:2020-7-24 17:13

科普了 唯有努力工作 方可不辜负这个伟大而美好的时代!

引用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