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做好调查研究要善于“拜人民为师”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委党校 吴昌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党员干部的一项基本功和必修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中央八项规定第一条就是要改进调查研究。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能否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同时要求“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

  那么,开展调查研究,如何做到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

  对于此,毛泽东同志在《农村调查》中提到,“我给他们当学生是必须恭谨勤劳和采取同志态度的,否则他们就不理我,知而不言,言而不尽”。又如,刘少奇同志到湖南长沙县广福公社做调查研究时说,这次调研“是我们请教你们,向你们学习,到底是你们帮助我们”。还有陈云同志做调研与农民同吃同住,从不走马观花、搞形式主义,而是以普通人的身份出现,与当事人、参与者交谈,群众都乐于向他讲实情。习近平总书记则强调,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要“身入”更要“心至”的方法要求。概况起来,主要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摆正位置。拜人民为师既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政治立场问题。一方面,要从源头上提高认识,放下“架子”,不要把自己当成什么官,而要明确自己是群众的一员,更是人民的公仆,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同志就称自己为“人民的儿子”。另一方面,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放下“面子”,不要自认为自己学历有多高、职位有多高,而要对人民心存尊重和敬畏,以“甘拜下风”的姿态,做到“尊师重道”,不仅要把群众当做“先生”,更要当做“评委”,自觉主动地向人民群众请教。总之,我们要以“基层好后生”的姿态,虚心向人民群众请教,当好赶考新时代的“人民小学生”。正所谓,“为学莫重于尊师”。由此,才能在感情上贴近群众,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深入群众当中,与群众打成一片,使我们的调研看到真实场景、听到真实声音、获得经验方法。

  二是要融入日常。拜人民为师不是简单地放在“心里”,更不能摆在“嘴上”,而是要放在行动上。老一辈革命家到基层做调研能够成功,人民群众之所以想说话、愿意说、讲真话,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他们融入到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到田间地头、百姓家里、门前屋后看一看、问一问,甚至是一起参与劳动、坐在一条板凳上、吃在一张桌上、睡在一个地铺上,用心去体会、用情去感染,既虚心请教,又真心倾听。刘少奇同志下去做调研,就在饲料房住了7天,在阴冷潮湿的土砖房住了18天,44天的调查中有33天就吃住在农村,从而准确地掌握了当时农村的实际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基层调研,就经常到百姓家中,摸摸百姓家被褥暖不暖和,看看锅里伙食好不好,亲切地跟百姓坐在一起,喝茶谈心,聊聊家里的收成和最近发生了什么事。党员干部把群众当亲人来待,群众也才会和你交心,这样的调研工作自然就容易开展,也容易取得成功。

  三是要做出实绩。调查研究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不是听一听、看一看,把问题“记在本子上就完事”,而是要看落实多少、效果怎样、群众满意不满意,要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有的党员干部下去调研,一些群众爱理不理,或者群众态度前后反差明显,工作难以开展,看不到什么问题、听不到什么情况,问题就出在群众认为这只是“走走过场”,没有什么实际“名堂”。相反,有的调研就非常顺利,人民群众参与度、积极性很高,就在于他们深知这个调研是真正为他们解决问题的,是“正儿八经”的,并非是“惺惺作态虚晃一枪”。要知道,做调研是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一次就了事的,而是要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来认真做好的,是要对群众的期望和诉求做出及时有效回应的,这才是拜人民为师的根本所在。总之,就是要在抓落实中见成效,确保调查研究不虚不空不偏,让人民群众看到变化、感到温暖、得到实惠。
发布人:12371网友z6uc05 发布时间:2020-7-28 10:06 收藏 阅读人次:4792

初审:杨南方 编辑:亦风 责编:文小汇 回复

1江西宏泰发布时间:2020-7-29 15:37

就是要在抓落实中见成效,确保调查研究不虚不空不偏~

引用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