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起而行之”永远比“负面暗示”更有用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委组织部 张小草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985废物引进计划”豆瓣小组引发了社会热议。据媒体报道,该小组组建2个多月,成员已达8万多人。由此衍生出“做一个985废物是什么体验”“那群拼命考上985的‘废物’开始慌了”等一系列话题。

  乍一看,“985”和“废物”的组合很是扎眼。毕竟在一般人看来,能上“985”大学的,都已是经历过高考“千军万马”厮杀的“精英”,这群人自称为“废物”,难免让人匪夷所思。翻一下小组的话题和聊天内容,这里没有作为高考胜出者的欣喜,反倒是一股浓浓的“丧”味扑面而来。

  有人看到学霸同学不仅学习好,还能在音乐、街舞、建模等多维度全面发展,就会因为自己只会做题而感到自卑;有人大四期末挂了一门课,研究生资格被取消,觉得自己是“five”;有人找工作碰壁,得知中专肄业的堂姐月薪税后17K心态爆炸;还有人后悔选专业、后悔读研、后悔出国,害怕挂科、害怕试用期没过、害怕博士退学……大家聚在一起吐槽自嘲、分享失败故事,透着一股子心酸、自卑和迷茫,还有几分期待与不甘,再加上一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矫情。

  在少不更事、内心极易被刺痛的年纪,难免会因为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变化、选择,以及与身边人之间存在的差距而困惑、迷茫,甚至是失望、挫败。如果内心足够强大、从容豁达,偶尔以充满幽默意味的态度自嘲不失为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但倘若因此就给自己贴上“985废物”的标签,并将原因归结为“无法跨越的阶层差距”,未免过于消极。

  成长中的阵痛,是一个人成长进步、走向成熟必须要面对的,并不是“985”才有的“专属”。绝大多数没有名校“加持”的同龄人也都有着类似的经历,尤其是从农村、小镇走出来的年轻人,还可能面临更大的困境。与其给自己贴上“985废物”的标签,不如正视这些困难和失败。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来到更大的城市、拥有更开阔的眼界、见识过更多更优秀的人之后,能够发现自己存在的差距并不是什么坏事。既然已看到了“太阳”,不停地负面暗示、自怨自艾、丧气不已只是浪费时间,何不趁青春年少时起而行之,把握机会努力向阳生长?没有人能保证戴上“985”光环就能够一切顺利、前途似锦,也没有什么能够阻止一个人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决心,更多普通院校的年轻人们还在拼命奔跑,拥有强大学习能力和更高成长平台的“985”们还有什么理由停止前进的脚步?

  在最近大火的电视剧《三十而已》中,卖煎饼的女摊主,被网友们称为“最接地气的角色”。她每天早上带着孩子出摊卖葱油饼,晚上等着快递员老公下班,再一起带孩子回到位于破旧小阁楼里的家。虽然没有一句台词,但她踏实奋斗的身影、总是带着微笑的面容让人印象深刻。人们之所以关注到这个角色,正是在她身上感受到了那份平凡人奋斗带来的温暖和希望。

  没有哪一个群体或哪一代人可以轻轻松松获得成功。偶尔自称为“废物”,找到树洞释放情绪,并与共情的同伴相互取暖无可厚非,但一时的“自我反讽”带来的自我保护和安慰毕竟很有限。“985”也好,“双非”院校也好,漫漫人生路无论何种境遇,正视差距、踏实奋斗、积极乐观,才是迎战风雨、遇见彩虹最有力也最持久的打开方式。
发布人:小草2017 发布时间:2020-7-30 12:59 收藏 阅读人次:4260

初审:王战坤 编辑:余元潇 责编:李一画 回复

1一颗马铃薯发布时间:2020-7-30 16:11

说得好好

引用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