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我与基层的这些年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北湖街办事处 黎萍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今天是我成为一名基层选调生的两周年纪念日。但我与基层的情缘却远远不止这两年。站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回头望去,始终觉得我的职业选择与我在基层的成长经历、大学期间的“青马工程”培养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细数往日点滴,依旧感到热血未凉、初心不改。

  在基层成长——千淘万漉出真金

  我出生在一个美丽的山村。当然,曾经的美丽也意味着偏远、闭塞、落后和贫穷,甚至在很长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村没有公路、没有自来水。我上学的路,是需要每天来回走十公里的山路,我人生第一所学校,三四个年级的学生挤在一间教室,只有一个老师教学。

  五年级的我就到集镇小学开始了住读。开始住读的第一天,父亲用背篓背着我的木箱子,还扛着半块床板,走在我的前面,用他的脚扫去路上杂草的露水,以免打湿我仅有的新裤子。但是我还是脚下一滑,摔进了山坡的荆棘丛。恼火的我咬牙切齿地说:以后一定要走出大山。

  对于那时的我来说,大山里的一切,无论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还是不通水不通路的种种不便利,就是对基层的全部印象,所以努力学习,是我们大山里孩子的唯一的出路。也终于一步一步,从大山里走到了重点大学,走向了大城市,见识到了不一样的世界。

  也正是因为见到了不一样的世界,看到了繁华与落后之间的差距,我才有了想为基层做点什么的想法。就是在那时,成为湖北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三期学员,让我对基层有了更多认识和向往。在“青马工程”培养期间,我们在党校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认识国情省情,并参加了许多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参与过抗洪救灾,与子弟兵一起保卫梁子湖大堤。烈日下,我们铲沙、装袋、扛沙袋、巡堤,在又晒又闷热的湖边,几周下来,我们的后背起皮、双手起泡;

  ——我们重走过长征路,从湖南到广西,再到贵州、重庆,在湘江边、娄山关、青杠坡、遵义会议遗址、革命烈士陵园里,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大无畏的精神;

  ——我们到过梁家河,那个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时期度过了七年的地方。我们一边书写着“待入尘寰,与众悲欢,始信丛中另有天”,一边在黄土地上遥想知青下乡的年代,那时扎扎实实在基层埋头苦干的青年们,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知青精神。

  这几段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每一代人的初心都在不断传递,每一代人的使命都在不断更迭,但青年人总是走在时代最前端的弄潮儿。那时的我开始思考,我们这一代青年该何去何从?我的选择,是到基层去,于是就有了接下来的故事。

  到基层实践——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青马工程”培养期间,我先后被安排到咸宁市基层政府和荆门市基层政府实践。这两次实践经历,又一次刷新了我对基层的认知,也让我对基层工作有了更多了解。

  在基层政府实践的日子里,至今让我记忆深刻的事情有两件。一件是发生在实践期间的某天凌晨三点,我和另一个女孩子一起到湖堤上实地采访捕捞的渔民。从宿舍到湖堤,要穿过一片黑压压的树林,虽然我们两个女孩子心里很害怕,但是我们谁也没有说出来,谁也没有退缩。到了湖堤上,我俩挽着裤腿,不断被蚊子叮咬,但参与了渔民的劳作,听渔民聊了许久的知心话,便觉得格外值得。

  另一件记忆深刻的事情,是我第一次写汇报材料,那也是我第一次加夜班。那些成体系的文字材料在那时的我眼中,是极难攀登的高峰。让我意识到了在学校的文学性写作和基层工作的应用文写作有很大的不同,自诩热爱文学创作的我手足无措。虽然很受打击,但我仿佛知道了基层需要一个怎样的我,于是有了更加清晰的学习方向。

  现在回头看两次基层政府实践时写下的几十篇民情日记和几篇调研报告,虽然文笔和观点都稍显稚嫩,但那就是我与基层最懵懂、最宝贵的历程,总是令我无穷回味。

  除了两次基层政府实践经历,还有一年多的时间在家乡实践。同样是在大学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被邀请回家乡参与扶贫试点以及乡村旅游的宣传工作。

  回到家乡做宣传工作,那时的我把这个机会看作是光荣的使命,心中无比的自豪,但我也确实低估了这份工作的难度。当官方公众号的运营、策划、文案以及摄影均由我一个人挑起来的时候,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我才觉得这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为了做好这份工作,原本很生疏的摄影、图片视频的后期处理、公众号平台运营等技能,都要自学起来,一边做一边学一边改进,最终建立起了官方公众号,并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推送近二十篇原创文章,单篇阅读量最高近五万,并参与撰写了宣传片脚本,创作了两首宣传歌曲,参与了宣传片的拍摄,在那个小镇里留了很深的印记,也在我的实践经历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紧接着,家乡的乡村旅游越来越火,我又在假期时间里参与到了乡村旅游的开发、宣传和导游工作中。那时我和乡村旅游合作社的社员们为了发动老百姓利用闲置房屋开发成民宿,一天跑几个村,去给老百姓做宣传、讲政策、签协议。当导游时,我用恩施的舞蹈、民歌、美食把家乡的乡情、乡味、乡俗都呈现在客人面前时,我由衷地为家乡感到自豪,也为自己能够为推介宣传家乡献力而感到骄傲。

  在家乡工作的日子里,虽然很累很苦,但也不断促使自己学到了新技能,难事仿佛也没有那么难,比起吃过的苦,还是自己的奉献更让人甜。更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了自己被基层需要,我想“被需要”就是我努力的意义所在。由此,对基层的向往让我做出了毕业就到基层去扎根的决定。

  于基层扎根——一枝一叶总关情

  考上选调生,上岗的第一件且持续了一年多的工作,就是军运会的相关工作。从项目建设、环境整治,从城区规划到城市管理,从前期准备到技术官员接待,一年多的时间里,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跑现场、看进度、做协调、下督办,用脚步丈量着区辖的每一条路,也让我一年多没有机会穿高跟鞋,跑坏了七八双运动鞋。

  但我手中的相机拍下了这里的许多处变化,我手中的问题清单也不断被勾画,我也在奔走中见证着这座城市越来越美丽,更在军运会期间把这份美丽带给了国际友人,让世界看到了更好的武汉。

  一年多的风里来雨里去,城区的每一处改变都足以让我们自豪。参与了、见证了,便无悔了。更让我有感触的是,每当做出某个项目建设决定的时候,我听到领导们说得最多便是“借项目建设,让居民获得实惠、给居民带来便利”这类的话,我才深刻感受到,城市建设不只是做面子,更是在强大惠民利民的里子。而我若没有参与其中,是远不能体会到的。

  我迎来的第二件且持续至今的工作——疫情防控工作。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打破了这座城市的静好,当时刚刚回家团圆的我,为了回到工作岗位参与战疫,从老家到武汉,沿途办理了十几张通行证明。作为新手女司机的我,由于各处封路不得不四处绕道,原本7个小时的路程花了两天时间才抵达。

  抵达武汉的那一刻,空荡荡的城市静得可怕,只有偶尔路过的载着医务人员的大巴,高大的楼宇上一遍遍滚动播放着“武汉加油”的字幕。那一刻,我感到无比的心疼与辛酸,也暗下了决心:无论这一程生死如何,我都要在武汉战斗到底。

  在工作岗位上,每天面对的都是无比繁重且之前没有接触过的工作,我加班越来越多,经常和同事们忙到凌晨两三点。有的同志还在哺乳期依旧顾不上孩子,有的同志家人确诊新冠肺炎后也没有机会去探望。但是在战斗状态中,我们没有人喊过苦和累,只有看到新增病例数量越来越少,就是我们最大的安慰。

  为了支援一线开展战疫工作,我和家乡的青年人一起发起了爱心捐赠,动员家乡的两个村开展物资援汉行动,短短一星期,便有十余吨高山蔬菜禽蛋从恩施山村里运到了三个街道。

  也是在这场“战疫”中,我看到了更加不一样、更加英雄的武汉,也看到为了这座城市重归往日的繁华,努力的人真的有很多很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让基层的我们更加凝聚、更加团结、更加勇敢。

  这些年从基层走出来,又扎根到基层,感触良多

  一是“想过不如看过,看过不如做过”。正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关于基层的工作,想象的和看到的、看到的和做起来的,是千差万别的。虽然从小生活在最基层,但当我回到基层工作时,和小时候的生活经验却大不一样。我们以不同的身份和视角,去看待、去体验基层,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二是“用干净的手段,实现光明的理想”。心怀理想抱负,也要心怀戒律敬畏。基层是广阔的舞台,每一次“起舞”的背后都关乎着人民群众的利益、接受着人民群众的监督,要坚决遵守党纪党规、法律法规,确保初心不腐化。

  三是“身入基层,更要心入基层”。到基层去,不是请客吃饭,不能走马观花,也不是镀金刷存在感的。只有心入基层、带着感情下基层,才能有“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的恒心毅力,也才有“为困难想办法、为难题找方法”的决心魄力,也才有“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的奉献精神。

  未来的日子还很长很长,也一定还会有更多关于故事可以讲。愿往后的每一个周年,都依旧如当初那般充满激情、向往,那般坚定、纯粹。
发布人:禾勿 发布时间:2020-7-30 16:12 收藏 阅读人次:3070

初审:凌晨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