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别让基层干部承受“痕迹管理”之重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委组织部 赵梦婷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哪一个地方的发展是靠‘痕迹管理’管出来的?日志、照片、文字材料,每天光是归档这些素材就耗费不少时间,对它们收归、整编固然有其意义,但仅靠这些就判定一个地方工作做得扎不扎实,仅靠‘材料准备得齐不齐、好不好、美不美’定考评,未免有点本末倒置了。”“痕迹管理”近几年在基层工作中被广泛应用,部分干部怨声载道。

  所谓“痕迹管理”,就是指在各种管理工作过程中,从时间和管理内容方面,不留间隙或空白、死角的缜密的工作记录,包括交接班记录和留下证据。适度且科学的“痕迹管理”,是用前事指导后事、促工作质效齐升的有效途径,但在某些地区,本意是监督干部为群众真做实事的“留痕管理”却病变成了一种新型的形式主义,“线上”党建、财务、民政、社保、综治、计生、环保等不同领域的APP齐备,名目众多,每日需“打卡”上报工作及民生情况;“线下”驻村日记、履职手册、各类表格填写得满满当当,加班加点,甚至没有足够的时间走村入户办实事,乡镇基层尤甚,这让许多干部发出了如上感叹。

  检查考核本是对一个单位工作成绩的评判,也是对党员干部工作成绩的鉴定。然而,如果每项工作都要检查“留痕”资料,选择在“留痕”上大做文章,以此来显示工作做得踏实、有效,这样的“痕迹管理”无疑为一种新形式主义。

  如何破除过度“留痕”,不仅是基层更是上级需要思考的课题。

  “实”——上级管理部门要先“自我开刀”,让检查评比有更为科学的评判指标。要大兴调研之风,关键一个“实”、立足一个“真”,领导干部带头自觉行动,发挥头雁效应,让“痕迹”落到实际工作中,而不是浮于表面、空喊口号;在以材料为参考之余,要多多创新考核思路,这比一摞摞的材料要来得科学且靠谱得多。

  “减”——要明确基层的“权力家底”,为基层权责“瘦身”。基层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但随着基层干部工作职责的增多,干部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事多人少”的普遍现状让很多干部直呼“不堪重负”。这不仅影响干部的身体健康,一定程度上也“损害”政策落地的质量——因工作繁重,部分干部对工作属于对待、应付了事,影响了党委政府为民服务的形象。因为,要“减”就要建立权力清单、规范责任清单,完善与基层工作实际相匹配的权责体系,将不合理的权责坚决剔除,让干部能集中精力将实事干好、干精、干到群众心坎上。

  “增”——基层干部要多一些关爱,少一些苛责。不合理的“痕迹管理”使得部分管理者过分偏重材料在考核中的比例,伤了部分实干家的心。从“软件”上优化,要加大对基层的财政保障能力、提高干部的薪资待遇,要为基层干部营造更优的晋升空间和发展空间,完善正向激励机制,要从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出发提供相匹配的培训,促进干部全面发展、促工作事半功倍。

  “矜伪不长,盖虚不久。”只有深入一线,倾听群众呼声,多措并举,让党的事业真正在群众心里留痕——这才是最有价值的留痕。
发布人:12371网友g0z9xs 发布时间:2020-7-30 18:30 收藏 阅读人次:1501

初审:凌晨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