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扶贫干部应汲取“新平台”智慧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察隅县下察隅镇政府 商聪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日前,习近平主席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第五届理事会年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中建议,要聚焦共同发展、勇于开拓创新、创造最佳实践、坚持开放包容,把亚投行打造成推动全球共同发展的新型多边开发银行、与时俱进的新型发展实践平台、高标准的新型国际合作机构和国际多边合作新典范。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火热实践是广大扶贫干部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也需汲取“新平台”智慧,树立“共同发展、创新思路、保质保量、合作共赢”的工作理念,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展现新的作为。

  打造“一个不少”“使命平台”,踏上全面小康新征程。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应当是各级干部最深沉的牵挂,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也应当是广大扶贫干部的主责主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掉队”,饱含着领袖对人民最为真挚的感情。扶贫干部要将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时刻记在心中,并转化为扛在肩上的责任、落到实处的行动,哪里的群众有困难,哪里就有扶贫干部的身影,就有实实在在的温暖。要千方百计为贫困群众找准致富门路,既解决燃眉之急,又谋划长远之策,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户不少、一人不落。

  打造“因地制宜”“发展平台”,探索脱贫致富新路子。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自然条件、人文环境,导致贫困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因此实现脱贫目标就要精准施策、对症下药,采取切实可行、针对性强的务实举措来拔穷根、除顽疾。扶贫干部应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细致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本地区的现实情况,摸清摸透致贫原因,掌握本地优势特色,做到“胸中有数”。要立足实际,放眼全局,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功夫,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和思路,抓住机遇,克服困难,真正把需要帮助的群众扶持好,把富民兴民的产业发展好,探索一条体现地域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子。

  打造“紧扣标准”“任务平台”,着力补齐短板扬优势。“两不愁”“三保障”是贫困群众摘掉“贫困帽子”的“硬杠杠”,广大扶贫干部要紧盯目标任务不放松,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交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合格答卷。要坚持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帮什么的工作要求,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层层压实责任,将任务细化到单位、细化到人头,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准确把握摘帽标准,既不降低标准、影响成效,也不盲目拔高、吊高胃口,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把群众当亲人、把战场当考场,同群众干在一起、想在一处,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这一最大优势,开辟致富增收源头活水。

  打造“抱团取暖”“聚力平台”,增强发展动力抓统筹。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脱贫攻坚不是哪一个地区、哪一个部门的事情,靠单打独斗不会实现既定目标任务,需要各方力量通力协作、相互配合,实现抱团取暖、合作共赢、均衡发展。要正确处理扶贫与富民的关系,不能只注重非贫困群众发展而忽视贫困群众的困难,也不能只帮扶贫困群众而漠视非贫困群众利益,要兼顾各方诉求,避免“争风吃醋”,多做固本利民之举,让所有群众都能有真真切切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加强地域合作、部门协作,明确任务分工,凝聚攻坚合力,确保利益有效联结、政策有效衔接,避免“各行其是”“政策打架”,推动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发布人:商小聪 发布时间:2020-7-31 08:42 收藏 阅读人次:2228

初审:安可欣 编辑:水见文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