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厚植“人才苗” 培育“常青树”

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委组织部 刘畅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大计,莫如树木;终身大计,莫如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除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形成具有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努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对待人才,就要如栽植树苗一般,要立足实情,挖好“引才穴”、善施“基底肥”、踏实“初心土”,保墒防治,剪草去虫,助长新时代“人才苗”“常青树”。

  因地制宜,挖好“引才穴”。植树中最基础的就是选点挖穴,依据气候条件,选取适性树种,选定适宜位置,根据树苗根系长宽挖掘大小合适的种植穴,为树根留有充足生长空间的同时,也保证树苗在生长过程中能傲然挺立、昂扬向上。“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截至2020年,作为国民教育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已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1000多万高层次人才,在学人数预计突破300万。近年来,各地抢抓人才集聚时机,纷纷祭出“人才奇招”、出台“惠才新政”。但人才引进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同样需要人岗相适、因地制宜。要立足当地实际,以引进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方向的人才为主,确保各类人才各得其所、术业专攻,防止因人岗不适、“水土不服”,造成珍稀人才沦为平平庸才。

  优化土壤,善施“基底肥”。为促进苗木根系向下纵深生长,栽植前,会将基肥施放在种植穴最下层,并按照树苗根系顶端长度,在树坑内填入富含腐殖质的表层土,以提升土壤肥力。“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人才发展同样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基础,只有不断提升城市人才配套硬件水平、提高人才创业创新平台辐射范围、增强区域人才承载力,积极营造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创优的良好氛围,为“卡脖子”的技术领军人才以及塔基人才等各类人才提供优越的成长和发展环境,刺激人才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厚植根基,踏实“初心土”。栽植时,根据“两踏一提”原则,立正树苗培入心土,在培土到一半时,将树苗稍稍上提,保证树根舒展,防止树苗窝根,影响成活和生长。提苗后,将已埋土向下踏实,使树苗根须和土壤紧密接触,促进根系吸收水分营养。最后,将剩下的心土埋入,并二次踏实,以防树苗倾斜。“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在人才培育中,要“培入”人民至上的初心,夯实为民服务的责任;注重“提苗”,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更多优秀人才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贡献才智、建功立业。让人才“根须”深深扎入基层一线,与群众“土壤”紧密联系在一起,紧紧依靠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在基层一线中汲取群众智慧、人民力量,涵养为民情怀,才能在风吹浪打、日晒雨淋中壮筋骨、长才干、见世面,“蹈之而弗悔”。

  保墒防治,助长“人才苗”。栽植后,剔除周遭石块,在树坑边上用土垒成漏斗式聚水圆环,并浇水覆土,除草去虫。“国势之强由于人。”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经济下行压力等因素影响,“稳就业”“保就业”任务艰巨。面对严峻的形势,更应完善人才激励保障的“聚水环”机制,全力破解人才发展中的论资排辈等“石块”问题,剪除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影响人才发展的“杂草”,解决衣食住行等人才关键小事,提高人才待遇、保障人才权益,为人才免除“后顾之忧”。同时,以人才实绩为导向,推动形成学历、论文、项目成果转化价值和实际贡献相结合的人才综合评价体系,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造积极性,切实为“人才苗”成长为枝繁叶茂、繁蔚隐蔼的人才“常青树”提供制度保障。

  “替山河妆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不仅是梁希老先生对祖国绿化事业的美好希冀,更是对人才寄予的殷切厚望。人才是激活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只有广植“常青树”、多育“人才苗”,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发布人:一颗小螺帽 发布时间:2020-7-31 10:19 收藏 阅读人次:1935

初审:安可欣 编辑:水见文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