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理论学习贵“有恒”忌“浮躁”

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委组织部 元新强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求学时,题联“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强调积学贵有恒的道理。毛泽东一生与书为伴、积学不止,他曾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进入信息化社会的当下,信息“爆炸”,知识“井喷”,科技“飞跃”,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和时效性越来越强。但与此相对的是,人们的欲望越来越多,心态越来越浮躁,很难静下心来好好读书学习。现代社会是知识社会,尤其需要学习,才能紧跟时代步伐;尤其需要学习,才不被时代淘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需要沉下心来,贵在持之以恒,重在学懂弄通,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理论学习更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必须持之以恒、专心专注,最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下苦功、发狠劲,贵在“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学习无捷径可走,只有把自己真摆进去,心无旁骛钻入书本,反复品味深悟原理,才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用绳锯木,日久天长木头也会断;水落滴石,时间久了也会把石头穿透。古人“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牛角挂书”“废寝忘食”,为我们树立了刻苦学习的典范。鲁迅嚼辣椒驱寒、王亚南睡三角床、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陈望道“真理味道特别甜”等的故事,更为我们勤学奋进树立了榜样。

  学习是一条漫长而艰难的路,必须经历一番寒彻骨,下足一番真功夫。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提出治学“三种境界”。这三种境界,也是我们理论学习的“三种境界”,要耐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达到“望尽天涯路”的境界,即使“衣带渐宽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在反复学习实践中“寻他千百度”,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获得智慧。

  荀子《劝学》有云: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锲而舍之,金石可镂。一个人难在有恒心,贵在能坚持。只有把理论学习作为一种终身追求、一种兴趣爱好、一种生活方式,长此坚持,必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跬步至千里。

  勤用功、贯始终,最忌“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从小勤奋好学,以圆木头做枕头,用以惊醒自己,起来继续学习,取名为“警枕”,长期坚持不懈,终成大家,写出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相反方仲永,虽天赋异禀,指物立作诗,文理皆可观,却不能持久积累,最终“泯然众人矣”,令人叹惋。所以,理论学习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刻苦不止、贯之始终,唯有勤学才是成功捷径,只有勤学才能获得发展真理。

  有研究表明,18世纪以前,知识更新速度比90年左右翻一番;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更新加速到3至5年翻一番。近50年来,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现在已绝不是“半部论语治天下”“一本周易定乾坤”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人都要主动适应信息发展的快节奏,增强学习的恐慌感和紧迫感,不断积蓄释放各类科学文化知识的磅礴“电流”,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飞快步伐。

  习近平强调,“我们党依靠学习创造了历史,更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时代要进步,国家要富强,民族要复兴,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长学习、勤学习、爱学习,勤思考、勤研究、勤实践,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发布人:蓬小组 发布时间:2020-8-7 09:21 收藏 阅读人次:3852

初审:王战坤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