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驻村扶贫路上的“说”与“做”

四川省合江县荔江镇人民政府 徐珩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不要觉得害怕,驻村工作无非就是说和做!”这是我被任命为四川合江县荔江镇小寨村驻村队队员时,扶贫办陈主任对我说的话。从那时起,我踏上了令我飞速成长的驻村扶贫路。

  小寨村处于偏远地区,是离政府驻地最远的三个村之一,村内多窄路、弯路,若要驾车,对驾驶技术真是种考验。村民文化素质不算高,但热情、质朴、善良,若他们认可了你,那开展群众工作就会十分顺利。最初,从小在城市生活的我是有些畏惧驻村工作的,但庆幸有老王和小王,他们用实际行动为我“打样”,让我这个“小白”迅速融入基层。

  “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老王教我“说”。

  为压实工作责任,镇政府实行驻村包联制,我与老王一起包联5、6社。老王是小寨村村委会主任,长期在农村工作的他皮肤黝黑,说话不急不慢、条例清晰、简单明了。

  一日,村上要召开关于产业扶贫的会议,向贫困户解释产业扶贫政策,我的任务是为村民解读文件。为开好会,我将县、镇两级的文件通读了好几遍,仔细梳理了几个关乎贫困户切身利益的点,准备将会议开出实效。但想象只是美好的,当我在解析文件精神时,下面群众或睡觉、或聊天,基本无人在听。老王“见势不妙”便抢过话去,“比如张三你那户产业单一,把荔枝数数量点好就要得了;比如李四你这户情况特殊要下点功夫,应该……”老王从具有代表性农户的实际情况出发,三两句就把政策解读清楚。会后,此项工作开展得十分顺利。

  “村民大多文化素质不高,不容易理解文件精神,要用结合实际、接点地气的话才行。”会后老王的话给我深刻反思。在老王身上,我学会了驻村扶贫的第一课:做群众工作要学会说“群众话”。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小王教我“做”。

  小寨村5社的社长与老王同姓,因为年纪较小,大家便叫他小王了。小王性格内向,不喜言谈,但做事雷厉风行,上级交办的工作总是抢着完成。

  在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大排查行动中,我与小王要在一天内入户调查社内12户贫困户,真可谓时间紧、任务重。当我在为能否按时完成排查而焦急时,小王却胸有成竹地表示时间完全够了。刚开始我还质疑他的自信,直到坐上了小王的摩托。小王骑着摩托载着我,在乡间小路快速穿梭,吓得我紧紧拽住他的衣服,似乎是感觉到我的害怕,他安慰道:“放心,这条路我跑了上百遍,安全得很!”不仅驾车快,小王入户摸排也快,因为他早已记熟了每一户的家庭人口、致贫原因、收入情况等,对每户家庭情况了如指掌。我们不停地“上下”摩托,当天工作很快就完成了。

  查情况、核收入、送政策,每次与小王开展工作,他的摩托都会“参与”。内向的小王只要骑上摩托后就会变得自信。我知道,这份自信来自他对工作路线的熟悉,体现了他对工作的担当。在小王身上,我学会了驻村扶贫的第二课:工作的自信来自勤劳、实干。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我在驻村扶贫路上成长

  两年半时间匆匆而过,我向大王和小王学习了很多:在开展一项群众工作前,我学会站在群众立场,思考群众最关心什么、最需要什么,为群众解决了一些难题,得到过群众的真诚感谢;在与群众打交道时,我学会用“接地气”的“土话”“白话”,让群众听得进、坐得住,到后来,大家爱向我倾诉,并亲切称呼我为“小徐”;对自己本职工作,我不断钻研、勇于实践、勤于思考,让自己在面对难题时充满底气,完成了领导交办的一项项重要任务。

  “小徐,我觉得你变化很大。”这是小寨村一名贫困户对我说的话。从一名一无所知的基层“小白”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扶贫干部,我在不断地说和做之中成长,褪下学生的稚气,拥有了驻村扶贫干部的模样。
发布人:知行合一 发布时间:2020-8-7 10:33 收藏 阅读人次:2859

初审:王战坤 编辑:水见文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