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脱贫攻坚不能落下“芝麻事”

江苏省海安市李堡镇李堡村 王蔚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随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出版,各地掀起了学习理论的热潮。作为第一卷、第二卷的延伸,其内容自然少不了对脱贫攻坚的论述,“不搞大水漫灌,不搞‘手榴弹炸跳蚤’,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的理念一直贯穿于脱贫攻坚的全过程。

  早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实地考察精准扶贫情况时,就特别留意村民家的淋浴设施,对当地群众生活用水情况格外关心。用水对于大部分地区来说是件“芝麻大小”的事情,而对于总书记来说却是件关乎民生的大事,从解决生活用水问题到如今以水浇灌青山遍野,对“小事”的钻研走出了绿色脱贫致富的新路。基层干部也要拾起“芝麻事”,把精准扶贫的道路拓得更宽、压得更实。

  深谋远虑,多想点“芝麻事”。生芝麻入口绵软微涩,熟芝麻香脆可口。现阶段,脱贫的“底数”已然清晰,但脱贫的方式仍有“盲区”,脱贫的“成色”还需磨砺。在脱贫攻坚“鸣金收兵”之前,“击鼓进军”一直是主旋律,容不得片刻的放松与懈怠。成熟周全的思想来自于平时的总结和提炼,体现在以小见大的能力,反馈于脱贫过程中的“芝麻小事”。近些年来,电商扶贫的新模式逐渐成为脱贫攻坚的一股强劲的力量,直播带货的方式更是一时风头无两。这是基层正确把握发展方向、与时俱进的表现,更是对“两不愁、三保障”的深入贯彻。脱贫不是一个步骤、一个环节,而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若缺乏行之有效的思路,就难以做到胸中有对策、改进有方法。多花一点“小修小补”的心思,是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也是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脱贫攻坚的路上既要“冲锋”,也需“殿后”,多一些深谋远虑,避免政策落实“头重脚轻”,也让脱贫攻坚多一分保障。

  事无巨细,多做点“芝麻事”。翻炒芝麻,讲究慢工出细活,需要不断地进行挑拣,才能达到唇齿留香的水平。现阶段,脱贫存在的主要短板都有了解决思路,不过仍有些“鱼刺”大小的细节痛点藏于民生之中,虽不“致命”,但也如鲠在喉,不吐不快。脱贫攻坚有着明确的民生导向,细致入微是必然的要求。如何以抓好“六稳”,落实“六保”的标准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方面需要精准施策,细化“规定动作”,另一方面也要精确服务,规范“自选动作”。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政策下达至基层,一经落实,往往见效很快,但是也有反弹的可能。对脱贫政策的整理与解读就体现了基层各单位的“细活”。是只当一个材料文件的“二传手”,还是做一个筛选整合的“有心人”,影响着对脱贫攻坚成果的最终检验。我们应该明确,精益求精不仅是一丝不苟的态度,也是刀刃向内、自我革新的勇气。

  面面俱到,多学点“芝麻事”。芝麻油的发明,来源于古人对一草一木的不断尝试,是反复学习研究的成果。脱贫攻坚过程中,各种创新与试点工作密集推进,群众对基层服务的需求呈现动态攀升的趋势,这些都对基层干部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如“急中生智”的戏码离不开能力的支撑,需要有足够的本领自信来应对紧急事件。因此,“技多不压身”理应成为新时期干部锤炼本领的一种心态。而打破增强本领的第一道关卡就是拥有锐意进取的精神,扔掉学习的惰性,拒绝“带病”上岗。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知难而上才会离自己的“看家本领”更进一步。基层百态皆学问,拥有健全的扶贫知识体系是每一名基层干部的必修课,这是为了在解决问题时能更好地触类旁通,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千磨万击,脱贫的道路才会更加平坦;千锤百炼,本领的油香才会愈发醇厚。

发布人:理想的车轮 发布时间:2020-8-10 15:39 收藏 阅读人次:2254

初审:凌晨 编辑:水见文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