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党员干部切勿“生活在树上”

吉林省白山市临江市委组织部 代朋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嚆矢、振翮、薄脊、一觇、玉墀、卡尔维诺、麦金泰尔、伟伯、矿工诗人陈年喜、切斯瓦夫·米沃什……近期,某高考考生的一篇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引发了热议,网友们因文中这些生僻词和引证,读起来晦涩难懂,围绕是否该打满分,纷纷各抒己见,或支持,或反对。对于这篇作文,可能每名读者都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但若从党员干部的角度去看,笔者认为,结论只能有一个,就是不能“生活在树上”。

  作为一篇高考作文,考生本意是在短短篇幅中尽显自己的知识储备、知识结构、逻辑表达及遣词造句能力,以“炫技”求高分。如果党员干部在开展工作中采取这种思路,片面追求另辟蹊径、出奇制胜,过分炫示于他人,而不考虑工作对象感受,着实不可取。从“生活在树上”的方式本身来说,因其在“树上”,不接“地气”,很容易与人民群众产生隔阂或者对立,即使找准了所谓的“平衡点”,也很难真正连通民心、接通“民声”,与党员干部职责和宗旨不相匹配。所以,“生活在树上”并不适合党员干部。

  剑走偏锋不可取,守正创新为正道。剑走偏锋对于高考作文来说,不失为一种得高分的策略,需要认识到,如果在工作中为了显示与众不同,过度求新求奇,打造所谓的“特色”“亮点”,则很容易把“好经念歪”,让“好事变砸”。诚然,开展工作需要拓宽思路、勇于创新,不断打破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积极推广基层能行得通、推得开的经验做法,但前提是脚踏实地、笃实力行、求真务实,弄清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使各项决策符合实际、有的放矢。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就是要在坚守正道中发展事业,在改革创新中巩固事业,在始终坚守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初心使命不动摇的基础上,积极以新的理念换脑筋、换思维,采取新的思路、办法、手段铸就新的业绩。

  脱离基层不可取,融入群众显真情。在《树上的男爵》一书中,主人翁为了理想爬上了树去生活,虽与地上的生活只有咫尺之遥,却十分对立。人追求理想无可厚非,作为党员干部来说,切不可躲进远离喧嚣的“桃花源”,幻想着做一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或者是脱离群众纸上谈兵,在办公室里“运筹帷幄”。我们开展工作的重心在基层,落实的效果也体现在基层。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每一名党员干部都需要自觉远离“树上的生活”,深入基层一线调查研究,多在一线了解情况、走进群众了解民意,切实把事关群众的事做细做好,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坚持把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俯下身子拜群众为师,从群众身上汲取修身立德、干事创业的“养分”,确保决策部署更加科学合理。

  装腔作调不可取,群众语言更动人。党员干部在与基层群众打交道时,如果刻意“掉书袋”,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装腔作调,群众不仅听不懂,而且也不爱听,甚至十分反感,既难以察实情、听真话、观全貌,也疏远了干群关系。朴实的语言、有感情的语言才最能打动人心,用好群众语言,从政治立场的角度看,是党性问题,本质上反映的是“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党员干部与群众沟通,首先是要能够把自己想说的话、想问的话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土话”“白话”,在表达时能够多一些乡土味和人情味,让群众听得进去、听得舒坦、听得亲热。在平时与群众沟通时,要多说“实在话”,多唠“实在嗑”,不说空话、套话、假话,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努力成为一名群众眼中说实话、办实事的“实在人”。
发布人:零技之础 发布时间:2020-8-11 12:12 收藏 阅读人次:3426

初审:高朗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