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切忌“囫囵吞枣”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新场镇人民政府 刘万均

  近日,全国各大书店,车站、码头、机场等人流相对集中的地方,都摆放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一书,各单位也掀起了新一轮学习热潮,导致一些书店已“售馨”,为了满足广大党员、干部及群众的购买需求,只得紧急“补货”。然而,在购书热背后,却有另一番“景象”,看似人手一本的在学习,实则是以“学习”为“工作”推进找借口,单位领导也不好“批评”,学习者未必就能在理论学习中做到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如此“囫囵吞枣”式的学习,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忌。

  理论学习“囫囵吞枣”,看似有模有样,未必能学有所悟。古人常用“学富五斗”来形容一个人的学识,而今,我们也常用“学深悟透”来形容一个人理论知识的“基本功”。从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到第三卷,都是理论知识“基本功”的不断升华,光靠摆几本书在办公室或书架上,未必就能把书里面内容学深悟透,真正领会了讲话精神,分析透彻到位,应用到实践中。各单位在组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时候,不仅要因人施教,还要突出重点学习对象,毕竟“十指”都有长短,再则,各科室承担的工作任务不同,学习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在学习上就要避免“一锅煮”“一刀切”,还是要结合党员、干部各自的实际情况,鼓励大家以自学为主,才可避免理论学习“囫囵吞枣”式的学习,切实让理论学习养成一种习惯,才能在学习中做到学有所悟。

  理论学习“囫囵吞枣”,看似有板有眼,未必能学有所获。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有了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的经验,在第三卷的学习中,各单位高度重视,广大党员、干部也养成了自觉的学习习惯,也感到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在组织、动员学习中,也要充分考虑人员范围广、类型多、数量大的实际情况,各单位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才是学习关键之中的关键。在组织学习中,要从全面把握共性和差异性问题方面入手,针对不同党员、干部的知识结构、业务专长、工作职责,分门别类划专题、划重点,进行精准施教,既能补足党员、干部在学习上的“短板”,又能结合专业和职能职责要求所需,避免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脱节”,造成“糊涂筐”装“糊涂事”的学习现象,只要找准学习的突破口,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这样的理论学习才有收获。  

  理论学习“囫囵吞枣”,看似有底有气,未必能学以致用。理论学习是一项长期坚持学习的过程,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中,各类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批示、指示、贺信等92篇,分为19个专题。各类名词注释、专业术语等都有详细讲解及出处,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是工作中的“工具书”和知识“储备库”,认真仔细阅读,才能做到常备常用,就可避免在写作和工作中出现表述不准确的现象。学习理论知识,把时间放长一点,把学习节奏放缓一点,认真逐字逐句地学,才能细品出每一篇文章的精神和精髓。理论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尤其是在当前组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广大党员、干部要排除一切干扰,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切忌为了赶时间,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采取“囫囵吞枣”式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效果顶多是“纸上谈兵”,未必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发布时间:2020-8-11 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