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写到,“痕迹管理”比较普遍,但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痕迹管理一直被大家唾弃,其实“痕迹”本身并不无贬义色彩。事过留痕,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从“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一项工作的开展,攻坚突破、总结经验,总会留下点东西——痕迹。当痕迹演变为“痕迹管理”“痕迹主义”,甚至成为某些单位考核基层工作成效的“万金油”、唯一标尺时,显然变了味道。
叩问初心,磊落光明敢于留“痕迹”。诚然,摒弃痕迹管理正成为一些干部推托工作、推诿扯皮的正当借口,纷纷美其名曰“无为而治、随遇而安”,奉行“佛系人生”。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实践出真知。作为基层干部,要遵循事情发展的一般规律,也要遵从自己的内心,经常问一问工作“留痕”的初衷,不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凡事要事必躬亲,亲自到干部群众、扶贫对象家中坐一坐、聊一聊,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到察实情、有实招、更有实效。要明确留下工作记录、走访了解等必要痕迹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迎合考核、评优晋先等需要。要有身正不怕影子斜的自信,淡定自若,敢于推进工作,不怕留痕,不在意外界的定义。
本分实干,真情服务收获“恒绩”。滴水穿石,万事皆以持之以恒为贵,服务基层更是如此。要牢牢记住习近平总书记的提醒,把一点一滴的工作做实,让“痕”成为恒,恒之心,恒之行。要清楚干部的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心中常怀人民,不断增长服务才干,要用“抓铁有痕”的务实作风,全身心投入一线,为群众着想,急人所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后人的工作总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要多做一些铺路造桥等基础工作,甘于做奉献默默无闻的奉献者,不要陶醉于自我“作秀”“表面工程”。
久久为功,群众自会有评说。在“以实绩论英雄”的大环境下,不要有“痕迹主义”倾向,但也不能谈“痕迹”色变,工作中整天怨天载道、畏手畏脚甚至惶惶恐恐。公道自在人心。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日积月累专心致志做好本职工作,得到群众和时间的评说。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真正履行起作为一名基层干部的担当、使命和信念。少些私心杂念的“痕迹管理”,成绩的水分就少一些,工作才经得起检验,人民群众才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付出,恒绩不求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