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既要“搬得出”更要“能致富”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委组织部 李德健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易地扶贫搬迁是精准扶贫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全国各地纷纷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问题、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途径,精准施策,扎实推进。有很大一部分居住偏远、环境恶劣的贫困群众,成为城市居民,离开了世世代代耕种的土地,那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在短时间内无法抹去。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而无法迅速融入现代生活节奏的老人,对城市生活也会深感不适。由此可见,易地扶贫搬迁决不能“一搬了之”,真正让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强化思想引导,培养搬迁群众的归属感。从乡间的老屋搬迁到小区的单元楼,从破旧的危房搬进亮堂堂的新房子,看起来是一次简单的搬家,生活环境越变越好,但对于搬迁群众来说是一次生活方式的巨变。各级党员干部要在思想上加以引导,在生活上给予关心,让搬迁群众尽快融入城市生活。要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配套建设,将安置区纳入城镇一体化建设,统筹资源,将安置点建设得更加完善,让搬迁群众住得放心、舒心。同时,要加大走访关爱力度,让搬迁群众感受到城市的温暖,要组织开展操家理务等方面的培训,让搬迁群众安下心来、融得进来,找到家的感觉。要开展“自强诚信感恩”教育,增强搬迁群众的内生动力,让他们一心一意留下来、奔前程。

  强化后续扶持,增强搬迁群众的获得感。产业培育和就业帮扶是后续扶持的重中之重,妥善解决易地搬迁群众的生计问题,把“输血”和“造血”结合起来,确保易地搬迁群众有稳定可持续的收入,实现“能致富”。要继续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积极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尽最大努力帮助解决就业中遇到的难题,让易地搬迁群众“脑袋”富起来,激发内生动力,让更多贫困劳动力有意愿、有机会走出家门就业。要积极统筹公益岗位,优先安排符合条件、有劳动能力的搬迁贫困人口就业。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特色,抓紧抓实抓细各项产业扶贫措施,让易地搬迁群众“口袋”鼓起来,创新性发展适合居住地的高效生态产业,同时以绿色环保为导向,打好生态牌,促进原有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强化主动融入,提升搬迁群众的幸福感。“有家”“有业”,搬迁群众的归属感和获得感得到了满足。光是这些还远远不够,还要引导搬迁群众参与新家园建设,进一步实现安居乐业。要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治理,坚持党建引领,将基层党建工作嵌入社区治理的每一个环节中,实施“党建+服务”,以“党心”贴“民心”,把服务和温暖送到群众“家门口”“心坎上”,提高社区服务管理水平。要健全完善原有村级自治组织,逐步完善管理和服务体系,为搬迁群众打造安全放心的生活环境;要积极开展文明创建和思想道德教育,调动贫困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搬迁群众的公共意识、规则意识和文化素质,激发内生动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真正让搬迁群众成为新生活的主人。

  易地搬迁关乎脱贫攻坚成败,后续扶持关乎脱贫成色,各级各部门必须压实责任主体,坚持现行标准,接续扶持政策,形成工作合力,才能更好帮助贫困群众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加速向前。
发布人:小草怪谈 发布时间:2020-8-12 14:30 收藏 阅读人次:3081

初审:邱莫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