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警惕“让年轻人来干”成为新的“懒作为托辞”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杨晓昱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基层干部队伍中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有些稍微上了点年纪的“老干部”,如果长时间没有“前景”看不到“希望”,就丧失了工作目标,存在“混日子”心理,领导交办事情、安排任务就以“年轻人干起比较好,让年轻人来干”为由推脱不干事,此类问题“以小见大”,极易破坏党内“风气”。干部队伍需要更多正能量、需要更多实实在在地“向前辈学习”、需要更多真材实料的榜样和标杆引领这支队伍走正路、干正事、扬正气。

  比如,“让年轻人来干,年轻人更需要‘成长’”,其实,成长不分年龄段,每一个阶段都存在着“适龄成长”。取得良好的工作成绩叫做成长,在为人处世方面有所长进叫做成长,学会一项新的工作技能也可以叫做成长,成长方式不胜枚举,成长从来只有进行时而没有完成时,对于基层干部而言,在各个阶段都能有所突破才能不负自身干部生涯。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新媒体“爆火”的信息化时代,基层工作方式务必有所“创新”,才能紧跟时代的“潮流”让工作效率事半功倍,这就需要所有干部都能主动去探索运用这些新技术、“新玩意”,饱含热情的老余积极向年轻人“请教”,各种工作APP、小程序很快“上手”,干部们纷纷赞道“余老师真的很潮,给余老师点赞……”在老余看来,“学无止境,还需更上一层楼”,在年轻人眼里,“向老余学习”也正是这支队伍里年轻干部们的一种成长。实际上,这就是自律、上进的人对自身的一种要求,无论年龄、境遇、阶段,老同志和年轻同志都需要“适龄成长”。

  比如,“让年轻人来干,年轻人更需要‘机会’”,其实,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聪明的人往往会根据时期的不同而改变自己的策略和方法,有大智慧的人会伴随着事物发展方向的不同而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不论年轻与年长,任何人都需要机会,但把握住机会不浪费的人才是真正的明者、智者,年轻人需要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年长者亦需要一个机会来实现自身价值质的飞跃,所以,莫把“让年轻人来干”当作懒惰懈怠、止步不前的“借口”,机会都是自己创造的,自己的价值也只能由自己来定义。对于基层干部而言,唯有树立端正的政绩观,才能让自己无论身处哪个阶段都能掌握“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实现自身价值的正确工作方法。有些干部一心只想“功名利禄”,看不到“前景”就认为干部生涯已经走到了“尽头”,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好的、坏的、难的、易的统统“甩”给年轻人来干,而有些干部直至退休也在干着为民之事,因时因势力求把自身价值发挥到极致。

  比如,“让年轻人来干,年轻人更需要‘磨练’”,其实,俯畏人言,仰畏天命,皆从磨练后得来。诚然,挫折与磨练就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垫脚石,年轻干部唯有多在吃劲岗位上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才能更好地长才干、正品行、成大器。经常会听到一些“老同志”说“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这言语间的“桥”确实是年轻人所缺乏的阅历和经验,但与此同时,它也应该成为一种对磨练与挫折的敬畏,激励“走过桥”的人步履不停、勇往直前。我国近代史上的名臣曾国藩曾在一封家书中详细叙述自己一生经历的“四堑”,每一堑都堪称为沉重打击,但每一堑都让其更加坚定“逆境中接受现实,同时不完全逆来顺受,而是尽一切可能地努力去改变自身,才是最终战胜负能量重新崛起的根本”。心存敬畏意识、保持头脑清醒,是曾国藩一生为官从政之道的核心,时至今日,这同样也是每一个为官者都应当学习的一种状态,成就自我、创造大业辉煌不关乎于处在何种年龄段,关乎对待工作、对待磨练、对待挑战的态度,任何时候都不晚,任何时候都应心存一颗敬畏之心。
发布人:是昱不是玉 发布时间:2020-8-12 14:40 收藏 阅读人次:2957

初审:邱莫 编辑:马小哈 责编:李一画 回复

1关山雄鹰发布时间:2020-8-12 15:52

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才能更好地长才干、正品行、成大器。

引用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