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正确处理“政绩”与“正绩”关系

北京市西城区委组织部 单晓东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政绩,就是为政的成绩。在不同历史条件下,政绩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衡量标准。古人云:政者正也。由此,政绩也可理解为“正绩”,也就是说这种成绩是经过集思广益、调研研究和科学论证的,是经得起人民、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是得到人民群众认可的“实绩”。

  党员干部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决定着其能创造出什么样的政绩。而树立正确政绩观,首先要解决的是创造政绩的价值取向问题,就是“为谁创造政绩”,是为个人发展进步之目的而随心所欲地“造盆景”,还是为了党和国家利益而真情实干地“打基础”,这是衡量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政绩观正确与否的“试金石”。树立正确政绩观,就会以对党、国家和人民利益高度负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和真抓实干的精神去对待工作,而不会以个人名利、荣誉和虚名为本。反之如果只是为一己之利,图升官、发财、享乐,就会以敷衍塞责、草率应付的态度去对待工作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热衷于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之类的东西,对社会风气造成极坏影响。近年来,中央反复强调和集中整治基层存在的形式主义问题,力度之大、要求之严,党员干部务必要时刻保持敬畏之心,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真正在本职岗位上干出经得起人民、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就是要秉承“人民至上”理念,树立“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以造福人民、服务人民、奉献人民为工作方向和鲜明导向,以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用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检验工作、衡量政绩,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做好疫情防控、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等重大任务上,放到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实际效果上,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忧人民群众之所忧,紧紧围绕解决人民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和揪心事,深入走进基层一线、走进群众中间,迈开步子,俯下身子,搞好调查研究,拿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和具体措施,并以创新的精神和求实的作风,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解决问题,不断给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幸福和美好的生活。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为官一任都想在任期内留下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绩,这是职责所系、担当所在。其实,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留下好作风也是政绩,而且是一种打基础利长远的政绩。当前个别党员干部尤其领导干部之所以把作风建设当成“软指标”,是觉得作风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过程,而与那种“立竿见影”的所谓政绩相比,需要下慢功夫和花大气力去做才能见效,这些思想观念与新时代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需要党员干部自觉纠正和克服错误思想和模糊认识,正确处理好“政绩”与“正绩”的关系,真正在创造打基础利长远的“政绩”中,培养和留下干事创业的好作风,耐得住寂寞苦,坐得住冷板凳,经得起名利扰,在本职岗位上和实际工作中带头弘扬清风正气,勇于抵制歪风邪气。只要时刻保持人正风正,做出的成绩才称得上政绩,这种留下的好作风比留下一些工程更持久、更重要、更可贵。

  党员干部的作风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人心向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把作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正确处理好“政绩”与“正绩”的关系,自觉传承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在实际工作中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不干让群众失望的“蠢事”,不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行稳致远。
发布人:组工樵夫 发布时间:2020-8-14 12:01 收藏 阅读人次:4294

初审:王战坤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