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组织工作

以“团队化”催发成才“加速度”

山东省潍坊市委组织部 刘文晓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现如今,对在企业工作或自主创业人才的激励政策措施日趋成熟,人才积极性、创造性充分显现。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有大量的高层次人才,如博士、全日制硕士人才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如何优化管理服务机制,充分发挥这些人才的特殊作用,成为一项新的课题。

  人才培养,靠团队熏陶。人才成长,在团队中更能发挥作用。笔者认为,要打破行政壁垒和编制限制,通过组建一个个高层次人才团队,在团队化管理和使用中,实现每一个人才作用发挥的最大化,力求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在碎片化管理中逐渐沦为平庸。

  人才在团队协作中更能实现价值,也远比单打独斗成长快。传统机关事业单位,由于编制限制和现行管理模式,从招录引进人才开始就是“插花式”安置。优点是充分考虑人才专业特长和岗位实际需要,缺点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分散到一个个岗位,撒了芝麻盐,个体也独木难支、步履维艰,想要继续产出在高校、科研院所“毕业前”的成绩,受科研环境变化和行政事务缠身影响,难度明显增加。

  编制保障是为了激励人才干事而不是影响限制积极性的发挥。不妨打通编制限制,以系统、行业甚至以地区为大单位,根据产业发展需要、人才创业志趣,以统一选派和自主选择相结合的方式,组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小团队,以协会、专班为组织单位,定期开展专项研究,间隙在编制单位服务,实现同地区同专业领域机关事业单位内的人才互相启发、深度合作,发挥好机关事业单位内骨干人才的传帮带作用,提高科学研究质效,加快成长成才步伐。

  培养和使用人才,创新机制是关键。优惠政策是最有效的激励办法之一。对初入职机关事业单位的高层次人才,要探索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方式建立科研基金,一方面为科研小团队注入基本启动资金,保障科研项目顺利实施;另一方面按照以奖代补的方式,通过业内评选、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奖励优秀科研成果,鼓励机关事业单位人才抱团发展、“团队作战”,提高科研成果产出率和优秀率。同时,要鼓励科研小团队以市场化模式运作,健全多劳多得的市场化收入机制,对高层次人才打破兼职取酬限制,从根本上激发人才创业热情和动力。

  人才流动是满足人才自身发展的需求。如果因为行政壁垒、编制或身份限制,阻碍了人才因为事业发展产生的合理交流需求,就会阻碍人才自身成长甚至变相导致人才流失。所以,要建立行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人才跨部门、跨系统、跨编制交流渠道,对长期顺畅运行、创新实绩优异的团队成员,在人才交流、团队重组上予以重点关注和一事一议,争取成为人编岗一致、经费和后勤保障更为牢固充分的正式机构,夯实人才团队及个人长远发展的组织保障。
发布人:潍县晓子 发布时间:2020-8-18 07:22 收藏 阅读人次:3244

初审:吴晓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