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福建财政厅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专题五

福建省财政厅 政策研究小组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福建财政厅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专题五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推动财政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和国内经济“三期叠加”等复杂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科学判断,持续深化对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认识,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新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引领我国发展全局深刻变革的科学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研判经济形势要立足大局,看清长期趋势,把握经济规律,特别是要坚持正确政绩观,不简单以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不要被短期经济指标的波动所左右。这一重要论述明确回答了我国经济形势怎么看,经济工作怎么干的问题,也是我们做好新时代财政工作的重要指引。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从整体上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部分,同时又服务于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从这个意义上看,这也要求财政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守住底线又突出重点,既精打细算又讲求绩效,筑牢支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财政基础。

  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至2014年,我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年均增幅分别为17.6%、17.2%,二者基本协调,实现总体同步均衡增长。但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财政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2014到2019年,我省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年均增幅回落至6.1%,全省各级财政部门通过盘活存量、统筹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保障重点支出的需要,全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年均增幅维持在10%左右的较高水平。但应该看到,落实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还将带来我省财政收入增幅的持续放缓,2019年以来不少县市财政收入已经出现负增长,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影响,财政收入负增长的县市数量进一步扩大。这也进一步影响到各级地方政府的可用财力。在可用财力增长乏力的情况下,通过举债增加可用资金的方式,还需统筹考虑政府债务风险问题,充分评估今后还本付息的偿债压力,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来源有限。同时,服务我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财政增支需求依然较大,社会各方面在继续提高民生支出标准等方面仍存在诸多诉求,一些地方在民生领域还存在违规出台民生政策、过度提高财政补助标准、超越发展阶段建设民生工程等问题。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通盘谋划、统筹兼顾,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让每一分钱花到最需要的地方、花出最好的效果,增强财政运行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推动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与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有机结合与良性互动。

  一是平衡好财政收支关系,确保财政可持续。财政收支平衡是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坚持以收定支,确定支出预算时要先科学测算和编制收入预算,在收入预算的约束下安排好支出预算,杜绝先定支出政策、支出项目再找资金的现象。要切实硬化预算约束,严控预算追加,禁止无预算、超预算支出行为,加强财政暂付款项清理,防范财政运行风险,努力实现在财政收支平衡的轨道上推动财政可持续发展。

  二是以减税降费激发经济活力,为财政收入注入源头活水。减税降费是积极财政政策最重要的体现,更是应对当前疫情冲击和经济内外压力的关键之举。2020年2月,刘昆部长在《求是》上撰文指出,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短期内财政收支矛盾会凸显,但从长远看,随着企业效益改善、税基扩大,财政收入形势会逐步好转。近年来,全省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减税降费政策的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不折不扣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到位,2016到2018年,全省每年新增减税降费规模分别达370亿元、260亿元、290亿元,2019年全省新增减税降费规模605亿元,为近年来力度最大的一年。要坚持算政治账、全局账、长远账,深刻认识减税降费的重要意义,协调好减税降费与财政收入之间的关系,继续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并进而实现“放水养鱼”、稳定财政收入的良性循环。

  三是持续改善财政收入质量。坚持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厚植高质量税源,坚持依法理财、依法治税,坚决防止和纠正收取“过头税”以及采取“空转”方式虚增财政收入的行为,减少对股权转让等一次性税源的依赖,实现真实、可持续性强的财政收入增长。要加强收入质量考核,强化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完善财政收入质量正向激励政策,建立规范收入秩序的长效机制。

  四是坚持标准科学,健全财政支出政策决策机制。支出政策方面,要在主动把财政放到我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公共财政职能定位,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的关系,更加尊重市场经济一般规律,明晰财政有所作为的边界和重点作为的领域,科学合理配置财政资源,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同时,还要合理安排支出,运用零基预算理念,根据事业发展实际需要和财力可能核定支出预算。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能脱离实际的目标,更不能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因此,科学评估财政真实承受能力尤为关键,要在实际财力的基础上积极而为,做到“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坚决不能脱离实际财力作难以兑现的承诺,持续清理规范过高承诺、过度保障的支出政策,重大政策出台和调整要进行综合影响评估,增强可持续性和实际效果。

  五是精打细算,注重资金使用效益。2019年8月,刘昆部长在《中国财政》上发表署名文章指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党领导财政工作长期坚持的思想,也是预算收支安排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当前,财政收支平衡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暴发进一步加剧了财政收支矛盾,这要求我们更要自觉增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意识,坚持过“紧日子”思想,精打细算、执守简朴,继续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厉行节约办一切事业,坚决把该压的压下来、该减的减下去。要更加注重资金的使用实效,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硬化责任约束,真正做到花钱要问效、无效要问责,推进绩效与预算管理深度融合,坚持以绩效为引领,对绩效好的政策和项目原则上优先保障,对低效无效资金一律削减或取消。

  六是兜实兜牢“三保”支出底线。 “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关系基层政府履职尽责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是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底线。要进一步强化对“三保”支出重要性的认识,坚持在支出顺序上把“三保”支出放在首位,建立健全“三保”支出预算安排的事前审核、预算备案审查等约束机制,硬化执行中“三保”支出的预算约束,确保“三保”支出得到足额保障。同时,完善省对下转移支付制度,发挥转移支付的再分配调节功能,财力尽可能向基层财政困难地区下沉倾斜,增强相关地区“三保”支出的支撑和保障能力。
发布人:小鲁鲁 发布时间:2020-8-18 08:59 收藏 阅读人次:2920

初审:邱莫 编辑:马小哈 责编:李一画 回复